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洗衣、做飯、教小孩⋯當媽媽好辛苦?心理師:先學會做「60分媽媽」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小時前 • Uho編輯部

媽媽總會盡心盡力照顧孩子,希望凡事做到100分,其實做個「60分媽媽」也很好。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張楊於《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一書中,分享「愛自己思維」,媽媽不是全家人的保母,而是能調動所有資源的家庭CEO,每位媽媽都有權利說累和請求支援的需要,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別人。以下為原書摘文:

學會做「60分媽媽」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在1950年提出「60分媽媽」的概念,原文是「good enough mother」(夠好的媽媽),但是也有其他心理學家習慣稱為「60分媽媽」。

溫尼考特對「good enough mother」的定義是,媽媽會給予嬰兒期的孩子全然的關注,對孩子的需求幾乎完全滿足,但隨著時間推移,媽媽不太可能一直關注孩子,對孩子願望和需求的反應開始變緩變慢,而且隨著孩子能力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媽媽不被孩子需要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時媽媽容易感受到「失敗」和「被拋棄」。

如何應對這樣的感受?如果我們把對嬰兒期孩子的關注和對其需求的滿足程度定義為100分的話,那麼在那個階段過後,媽媽只需要做到60分就好,能做到這一點,就是「good enough mother」。

除此之外,我認為每媽媽也要練習降低對自己所做事情的期待,把要求自己做到將近滿分的要求,改為「做到60分」即可,如此妳會發現自己活得更輕盈、更放鬆。

別幫孩子收拾爛攤子

許多媽媽說帶孩子非常累,什麼事情都要盯著,就算提醒很多次,孩子也不見得會做,導致自己每天除了工作外,其餘時間全圍著孩子轉,完全沒有休息時間,更別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所以能量越來越低。

通常,有這種感受的媽媽都喜歡跟在孩子後面幫忙「收拾爛攤子」。例如:孩子進家門後脫了鞋就丟,媽媽就幫孩子把鞋子放進鞋櫃;孩子的書桌亂七八糟,媽媽就幫孩子整理;孩子到了學校發現忘記帶東西,媽媽馬上幫孩子送到學校。

這些媽媽會很困惑,明明說過那麼多次了,要他進門就把鞋放進鞋櫃、書桌要保持整潔、睡前把第二天的書包整理好,但孩子就是不聽。

其實,如果幫孩子做這些事情會讓妳覺得「累」而不是享受,妳完全可以不做,還不如把收拾爛攤子的時間花在自己身上,當妳能量更高時,處理這些問題會更有耐心,更有智慧。

另外,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正是因為他知道「反正媽媽會幫忙收拾」,所以總是不會自己做。我現在雖然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每次回到老家,母親還是會跟在我後面撿我掉在地上的頭髮,邊撿邊唸說:「怎麼掉這麼多頭髮,妳都沒看到嗎?妳看,這裡又有一根,到處都是。」

這個時候,我會習慣性地推卸責任:「我近視,看不到地上有頭髮啊。」這樣說完,我的內心如釋重負:「我確實近視,看不到啊。」但是在自己的家,我會非常主動地每天打掃地上的頭髮。

所以,我在娘家很少主動打掃地面,並不是因為我「近視,看不到」,而是因為我有一位隨時隨地跟在我後面替我「收拾爛攤子」的媽媽,心安理得地「推卸責任」,然後不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反正我不做也有人幫我做。

這就是孩子的本能反應。如果一個孩子特別喜歡推卸責任,通常會反映出他的媽媽特別有能力,孩子會因此更加沒有責任心,這是很多家庭的現狀。比如媽媽很愛整潔,每天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孩子可能就丟三落四,房間一片狼藉。

媽媽每天不得不幫孩子收拾整理,時間久了,難免因一肚子怨氣而嘮叨。再比如,媽媽做事手腳俐落、非常有效率,但孩子可能拖拖拉拉,無論是做作業還是做別的事,總是在媽媽著急的催促聲中完成。

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看起來很有責任感和能力的媽媽,卻可能養育出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媽媽有責任心的本質沒有問題,媽媽的能力強也是好事,但如果毫無界限地無意識調動自己的責任心和能力,其實是把自己當成了拯救者。

在拯救者媽媽的眼裡,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必須媽媽出手才能得到解決,小到準時吃飯、要吃一碗還是兩碗;做作業應該先讀國文還是數學,在什麼時間做完⋯等,都是媽媽「拯救」的範圍。

拯救者通常和受害者非常匹配。父母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孩子自然會對號入座,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這樣他才需要拯救者。受害者的身分會賦予孩子「力量不夠、能力不行、我做不到」的「權利」,所以孩子可以安心地享受拯救者媽媽為自己做的一切,而不覺得自己亂扔東西、做作業慢吞吞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們知道,反正媽媽會想辦法為他們解決問題。

每位拯救者媽媽心中的出發點都是給孩子更好的,所以想為孩子做更多。但是,深度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卻是父母為孩子做得越來越少的過程。因為真正的愛,不是以拯救者的心態去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把責任還給孩子。

如果媽媽總是忍不住「拯救」孩子,那麼媽媽和孩子就會像磁鐵的正極和負極,只能牢牢地吸在一起,永遠無法分開。在這樣的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無法成為具有生活人格和生活能力的人,只有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他們才能夠成長為自我負責的人。

最重要的是,媽媽也會因此擁有更多的時間關心自己,讓自己好好休息、有餘裕做喜歡的事情,充分地為自己補充能量。

(本文摘自/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與其練成鋼鐵身,不如讓家人成為神隊友出版社/幸福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