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痘痘結節、流膿、反覆發作?小心化膿性汗腺炎!生物製劑有給付

今健康

發布於 08月07日00:54

皮膚長「痘痘」結節、流膿、反覆發作,別誤以為是痘痘。一名37歲男子從青春期就開始長痘,原以為是青春痘,但發作時如針刺、10多處流膿、出血,嚴重影響生活。經20多年後才確診為家族性「化膿性汗腺炎」。在醫師建議下使用生物製劑下,病灶大幅減少,重獲新生。現生物製劑已於今年7月納健保給付,鼓勵病友主動與醫師討論。

是青春痘?化膿性汗腺炎?
皮膚科醫指3大判斷關鍵

什麼是「化膿性汗腺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皮膚外科主任 趙曉秋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因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嚴重時,膿腫反覆流膿、結節相連如「蟻窩」。傳統藥物控制發炎的效果不佳,病友常因劇烈疼痛而苦不堪言,治療也陷入瓶頸。

是青春痘?化膿性汗腺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 黃毓惠醫師表示,冒痘部位、復發頻率、病灶型態是判斷關鍵。青春痘主要分布在臉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密集的部位,經治療通常能改善。而化膿性汗腺炎則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女性乳房下方等處。不僅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等大範圍病灶,且短短6個月內就可能反覆發作2次以上。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化膿性汗腺炎 #生物製劑 #痘痘

化膿性汗腺炎常被誤認痘痘,
快速自我檢測及早正確就醫!

常會延誤就醫:
化膿性汗腺炎可依嚴重度分為3期,由於不少病友最初以為只是長痘痘,加上病灶部位較私密,常因害羞而延誤就醫。黃毓惠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化膿性汗腺炎病友從發病到確診平均得耗時7.2年,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出現「瘻管」串連問題,各個病灶間就像蟻窩連通,血膿不斷、伴隨異味,嚴重影響生活。

快速自我檢測:
提醒,若發現疑似結節、膿瘍、竇道構造,摸起來微微鼓起、構造像下水道、甚至開手出現於表體;反覆復發、流膿,半年內至少2次以上;長在腋下、臀部、私密處,若三項符合盡早諮詢皮膚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認並治療。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化膿性汗腺炎 #生物製劑 #痘痘

化膿性汗腺炎治療視階段
中重度生物製劑已納給付!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 廖怡華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雖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治療減緩症狀、避免疾病惡化、復發及進展,改善生活品質。

各階段主要治療方式:
輕度患者大多以抗生素、口服A酸等藥物治療為主。一旦進入中重度,則需評估手術與全身性抗發炎藥物。緩解急性發作,可切開與引流手術為主,但無法阻止新病灶生成,復發率將近100%。而若全面性切除,雖復發率低,但術後照顧及復原期間,可能感染或血腫等併發症。因此持續控制發炎是治療重要關鍵。

中重度&生物製劑:
根據臨床共識,中重度患者若經接受全身性抗生素治療12週後仍無明顯改善,應評估使用生物製劑,並視情況搭配手術治療。廖怡華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為注射型的蛋白質藥物,可精準鎖定並抑制疾病源頭的發炎因子,減少發炎反應、提升治療效果,改善症狀與減緩疾病惡化,並預防瘻管與疤痕形成。

據研究指出,中重度病友接受4個月生物製劑治療後,約4成病友症狀顯著改善,高達7成5的病友在治療期間未出現疾病惡化或爆發。另有研究顯示,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4個月內,需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比例低於4%,顯示生物製劑在控制發炎及降低手術需求方面具有良好成效。

中重度生物製劑給付:
今年7月起,化膿性汗腺炎的生物製劑治療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嘉惠眾多中重度患者,為長期深受病痛所苦的病友帶來重大突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曉秋理事長呼籲,有需要的病友應積極就醫,尋求適切治療,早日改善病況與生活品質。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化膿性汗腺炎 #生物製劑 #痘痘

《延伸閱讀》

.胯下、私密處痘痘腫痛?化膿性汗腺炎易誤判,治療指引曝!

.粉瘤?青春痘?化膿性汗腺炎分不清?九宮格連線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