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埋伏筆2/補件區藍委大魔王坎站 地方籲綠攜手第三勢力防同意票崩盤
7月底甫落幕的「大罷免」中24區國民黨立委全數倖存,力挺罷免的民進黨反遭「剃光頭」顏面無光,值此各界唱衰綠營之際,總統賴清德仍下令23日第二波罷免「義無反顧挺下去」。知情人士直指,除了鎂光燈聚焦的罷團外,與時代力量等「老牌第三勢力」的合作關係,將成綠營扛住第二波罷免防線關鍵,呼籲層峰與第三勢力對話,不能再拖。
第二波23日有7位國民黨立委需直球對決罷免案,除了新北市羅明才外,台中市有楊瓊瓔、顏寬恒、江啟臣,非直轄市當中,南投縣僅存的二位立委馬文君、游顥雙雙進入罷免危機中,甚至來到一向被視為藍營鐵票倉的新竹縣,曾任黨團書記長林思銘也面臨罷免烽火。
知情人士透露,這七區「補件區」都是藍營極優勢選區,挨罷立委也各個是老將,過去前總統蔡英文時期,綠營多以務實結合「第三勢力」彈性調度兵力方式經營,但自從賴清德主導選戰後,「直直撞」的個性卻往往玉石俱焚。他以新竹縣第二選區來講,該區立委林思銘2024年對上的是時代力量時任立委王婉諭,還有民進黨推出的交大教授曾聖凱三足鼎立。結果林思銘拿了76,608張選票掄元,王婉諭63,566票緊追在後,反倒是「正綠軍」曾聖凱只拿了約3萬張選票,連18%得票率都不到,該屆選戰賴清德該區雖是「老三」,至少也拿了27%選票,立委選將搞得比總統少票,在2024的民進黨確實罕見。
該人士分析,這區若要達到罷免門檻,首先同意票至少60,000票起跳,曾聖凱的3萬票等於起跑點就被敵軍「腰斬」,儘管選舉不只是加加減減,但若不快與時力等老牌第三勢力好好談,一旦開出來「同意罷免」不到3萬、「不同意罷免」卻衝出個10萬票,「那就宣告下一屆這裡不用選了」他直言第二波罷免最低限度就是不能露出「崩盤跡象」。
無獨有偶,南投地方人士也分析,「投二」國民黨立委游顥選區中,看似都市化不高,第三勢力版圖卻很破碎,亟需綠營層峰下鄉「按奈」。他分析,與前立委蔡培慧「翻臉」脫黨選立委的前水里鄉長陳癸佑,如今在地方與綠營是不共戴天;出身綠營的竹山鎮長陳東睦本屆鎮長選戰,在藍綠夾擊三足鼎立之下仍脫穎而出,儘管仍與蔡培慧友好,但面對財政現實,也必須向國民黨主政的縣政府妥協;最後,太陽花世代的前樹黨集集鄉長陳紀衡,儘管進入不分區立委羅美玲服務團隊,但當年也惹毛不少樹黨伙伴,這些「友軍」關係都亟欲修補串聯,否則國民黨步步進步蠶食鯨吞之下,綠營想在南投突圍極為不易。
曾任立委的中山大學政經所教授張其祿則回顧,過去蔡英文能用「花式戰法」,民代選舉遇到艱困選區就與「進步力量」密切合作,逐步替民進黨擴大支持度,甚至像前立委陳柏惟、洪慈庸等人,還在艱困區「沙漠開花」拚到勝選,這些一點一滴,都是蔡英文2020連任時,空前斬獲817萬票的基礎。現在民進黨嘴上說感謝罷團努力,激戰時卻對罷團若即若離,還放任如立委王世堅等人唱衰罷團,又要蹭罷免紅利、又不想扛責任,簡直把罷團當夜壺。
張其祿坦言,第二波罷免結局「掛蛋」已定,賴清德仍下令黨內全力「挺罷」,除了消耗資源外,更重要的是正當性已失,一切綠營的努力「都在幫在野黨抬轎」,除了台中只是「搭台」讓藍營立委楊瓊瓔、江啟臣等人先替2026市長初選炒熱氣氛外,新北市新店區的羅明才罷免肉搏戰中,如今也只是替有意角逐新北市長的李四川、劉和然甚至民眾黨主席黃國昌造勢,他直言賴清德這樣「鬧」下去像是「沒有煞車皮的失速列車」,簡直帶全黨玩命。
民進黨立委王義川則強調,每一席罷免案都是公民辛苦連署而來,尤其第二階段民間資源陸續撤離,罷團正一籌莫展之際,民進黨再放生根本說不過去。王義川坦言,民進黨內確實有部分檢討聲浪湧現,認為24席罷免「搞得太大」,遑論還要處理被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戰線鞭長莫及根本力量分散,成績難免不理想,如今第二階段只剩7席,相信「精準打擊」能派上用場,自己仍對「同意罷免」成功深具信心。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