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車全面退出中國 揭示「以市場換技術」時代終結
曾經在中國汽車市場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於近日正式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包括其在中國的整車生產及核心發動機業務。這一決定代表著三菱在華近五十年的深耕畫上了句點,也象徵著中國汽車產業「以市場換技術」時代的終結,以及新能源汽車大潮下國產品牌的全面崛起。
三菱汽車的退出並非突然,而是其在華銷量與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的必然結果。曾幾何時,三菱以其「開不壞的發動機」和經典越野車型帕傑羅(PAJERO)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並一度佔據國產車型 30% 的發動機份額,被譽為「國產車教父」。
其與瀋陽航天三菱、東安三菱的合資工廠,更是中國汽車發動機技術的「黃埔軍校」,為比亞迪、奇瑞、長城等如今的自主品牌巨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然而,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三菱的步伐顯得遲緩。當比亞迪、吉利等本土品牌全力押注新能源時,三菱仍以燃油車為主力,其唯一的純電車型阿圖柯(AIRTREK)被指為廣汽埃安的「換殼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電動化轉型落後成為三菱衰落的「原罪」。
近年來,三菱在華銷量斷崖式下跌。廣汽三菱的年銷量從 2018 年的 14 萬輛巔峰,驟降至 2023 年的僅 1.2 萬輛,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 5%。與此同時,廣汽三菱的財務狀況也亮起紅燈,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總負債高達 56.13 億元,淨資產虧損超過 14 億元。
面對持續低迷的中國業務,三菱汽車於 2023 年已撤出在中國的整車生產。2023 年 10 月,廣汽集團宣布收購三菱合資股份,將工廠用於廣汽埃安的增產擴能,為三菱的全面退出埋下伏筆。
而近日,三菱汽車宣布將其在華合資公司瀋陽航天三菱所持的 49% 股權轉讓給北京賽苜蓿科技,徹底終止發動機業務,標誌著其在中國汽車生產舞台的全面謝幕。
三菱的退場,是全球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縮影。引擎的轟鳴聲正逐漸被電車驅動系統取代,油車時代的技術「護城河」在新能源浪潮下被瓦解。
中國汽車產業正從「市場換技術」走向「科技創市場」,國產新能源車的崛起勢不可擋。202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 1,300 萬輛,全球市佔率超過 70%,連續 10 年位居全球第一。
三菱的離去,也為其他固守舊模式的合資車企敲響了警鐘。近年來,廣汽菲克破產,法系、韓系品牌節節敗退,合資品牌在中國市佔率從五年前的 50% 驟降至 27.5%。
當中國新能源滲透率突破 50%,國產越野車以更低價格實現同等性能時,那些「慢半拍」的合資車企正集體陷入困境。鈴木、菲亞特、謳歌等品牌已相繼退出,Jeep、現代等大幅收縮產能。日系車品牌整體在華份額也從 2020 年的 24.1% 驟降至 2024 年的約 9.6%。
三菱汽車的告別,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新周期的開始。它警示著所有汽車製造商,市場從不相信情懷,唯有求實創新、順勢而為,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唯一答案。
更多鉅亨報導
•又一合資巨頭倒下!三菱汽車徹地退出中國 專家:恐有更多合資品牌步後塵
•日系車黃昏?步鈴木後塵 三菱汽車退出在中國所有合資企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