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機器人界的 Android!矽谷新創 OpenMind 為何瞄準此一目標?
當多數機器人公司專注於打造硬體、提升移動與抓握能力時,矽谷新創 OpenMind 則將目光放在底層「智慧基礎設施」──為人形機器人建立一個通用軟體層 OM1,作為作業系統。
OpenMind 自比為「機器人界的 Android」,並於 8/4 宣布完成 2,000 萬美元融資,同時推出去中心化協作協議 FABRIC,讓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驗證彼此身分、共享背景資訊與協作。究竟這家公司和投資市場看見了什麼樣的機器人新機會?
機器人產業長期缺口:智慧基礎設施
《TechCrunch》報導,OpenMind 創辦人、史丹佛大學教授 Jan Liphardt 指出,雖然人形機器人或其他機器人早已能執行重複任務,但隨著它們進入需與人類密切互動的場景,例如居家環境,就要有更像人類思考的新作業系統。
Liphardt 形容,當前多數機器人受限於單一供應商的封閉生態系,缺乏協作與應對現實世界複雜性的能力,「OpenMind 就是機器人產業一直缺少的那層『連結組織』。」OpenMind 認為,許多公司競相打造人形機器人,但重點在於填補讓機器人像網路一樣開放、可互通、可存取的智慧基礎設施。
他比喻,人類理所當然地能與世界上任何人互動──打電話、傳簡訊、協作完成事務,「當然,機器也不會有任何不同。」而與人類不同的是,機器能夠幾乎瞬間學習,代表只要有更好的連結方式,機器人就能快速彼此訓練並吸收新知。
OpenMind 怎麼讓機器人「彼此協調」?
OpenMind 的目標是「連結所有會思考的機器」,整體來說,他們透過 OM1 和 FABRIC 共同打造了一個開放、安全的軟體協調層。
OM1 作業系統採用與硬體無關的設計,讓不同形態的機器人都能在相同平台上感知、適應,並在有人類活動的環境中行動。
FABRIC 協議則為機器人提供一種身份驗證、情境共享與安全協作的方法,不論製造商或部署地點,機器人都能即時確認「自己在哪、附近是誰、接下來要做什麼」。
Liphardt 以更易懂的類比說明:「如果 AI 是大腦,機器人是身體,那協調層就是神經系統。」
9 月將推機器狗,投資人看好發展
OpenMind 成立於 2024 年,預計今年 9 月前推出首批 10 隻搭載 OM1 作業系統的機器狗。該公司最近完成的 2,000 萬美元融資,由 Pantera Capital 領投,還獲得 Ribbit、Coinbase Ventures、HSG、DCG、Pebblebed、Topology、Primitive Ventures、Lightspeed Faction、Anagram 以及多位天使投資人的支持。
Pantera Capital 合夥人 Nihal Maunder 表示,「OpenMind 正在為機器人領域做的事,就像 Linux 和以太坊對軟體世界所做的一樣。」
OpenMind 指出,資金將用於推動 OM1 與 FABRIC 在智慧製造、人形機器人、自主運輸等多個領域的落地應用。
- 立即報名 8/13【製造業資安論壇】,鴻海科技集團、台達電子、SEMI、資策會、Google Cloud 等重磅講者解密供應鏈必備的資安原生思維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TechCrunch》、《The Robot Report》、《AI Base》,首圖來源:OpenMin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