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特展 工藝精品一次看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日電)今年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特展以「傳形不息」為主題,21名保存者與保存團體共同參與,展出近80件精品,涵蓋16項工藝類別,即日起至13日在雲林縣文化觀光處展覽館展出。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今天舉辦展覽開幕,縣長張麗善為專精傳統風箏製作的侯順政、擅長泉福派粧佛工藝的蔡炯容,以及投入大木作技術保存與教學的林山田等3名新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及保存技術保存者正式頒證,象徵文化薪火的延續與匠心精神的不斷傳承。
張麗善表示,「神工傳藝」系列展自創辦以來,始終以保存、傳承與推廣無形文化資產為核心目標。透過策展平台的建立,讓技藝從廟宇梁柱、地方陣頭、師徒工坊走向更多人的視野。
張麗善認為,今年的主題「傳形不息」呼應工藝技術、精神與文化的代代相傳,也展現縣府在文化保存政策與制度建設上的長期努力。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說,截至目前雲林縣已完成登錄民俗、傳統工藝、表演藝術等44件無形文化資產及保存技術。多年來,縣府持續透過調查研究、保存者制度建置、策展推廣與教育深化等多元方式,讓這些根植在土地與人民生活中的文化技藝,得以穩健延續,並與時俱進。
文觀處指出,今年參展作品更橫跨傳統彩繪、剪黏工藝、錫工藝、粧佛、交趾陶、紙塑神像、風箏、北港金聲順開路鼓、轎前吹、燈籠工藝、白鶴獅製作技術、龍獅製作技術、獅頭製作、大木作技術、鑿花技術、藝閣等16項技藝領域。
展出作品近80件,從神像雕繪的細膩神情,到藝陣與鼓樂背後的節奏記憶,每一件作品皆凝聚保存者的匠心與經驗,呈現出地方信仰、生活美學與文化精神的共構樣貌。
展覽從即日起至13日止,期間也推出「匠藝實境課」體驗活動,讓民眾在保存者親授下動手實作,從實境中體會傳統工藝的技藝之美與人文價值。(編輯:謝雅竹)114080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