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每年新增近1.8萬人 陳建仁聽了這句話竟「嚇一跳」
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參與「中研院領銜『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揭肺腺癌關鍵機轉及治療新契機」活動,他今天以病人及感恩者的身分參與,2015年時,他被肺部有一顆0.9公分腫瘤,屬於早期肺腺癌,立即透過手術治療,但當時幫他動刀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對他說,少部分早期肺癌患者,仍會嚴重復發,他聞訊嚇一跳,直說「那這樣怎麼可以」,因此,到現在為止都持續回診追蹤。
中研院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發現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癌關鍵因子,為汽機車廢氣、PM2.5等多環芳香烴(PAHs),以及加工食品防腐劑的亞硝胺等,其中加工食品防腐劑對女性影響大於男性;同步發布第一期早期肺癌患者中,有「類晚期」個案,期望透過血液早期篩檢,預計二、三年內用於臨床檢驗。
陳建仁表示,中研院的研究找出臨床上屬第一期早期癌症,但展現與晚期腫瘤高度相似的分子特徵,復發與轉移風險極高的「類晚期」,對他來說,十分切身相關。
陳建仁指出,日前參與前教宗方濟各的殯葬彌撒時,剛好與美國前總統拜登坐在一起,一起談到台美合作的癌症登月計劃。拜登說,美國的癌症登月計畫是他擔任副總統時提出的,並稱讚台灣做的很好要繼續努力。
今天一同參與活動的陳晉興說,肺癌不僅是發生與死亡的「雙冠王」,更是健保醫療支出最高的「三冠王」,依衛福部最新統計,肺癌每年新增個案已達近1.8萬人,相較民國101年僅9000多人,增加一倍,推估至2030年更高達2.5萬人至2.8萬人。每年肺癌死亡人數超過一萬人,遠遠大幅領先第二名肝癌的7000多人。
陳晉興表示,肺癌死亡人數領先所有癌症,不只在台灣而是全球的議題,2023年時臨床肺癌患者已是女性超過男性,不同於早年都是男性,且其中7成都沒有吸菸。因此,以往認為肺癌都是吸菸所致是用「吸」的,但現在發現「吃」也會罹患肺癌,如防腐劑、食品添加物或馬兜鈴酸等。
陳晉興說,許多臨床患者都會詢問自己是第幾期肺癌,就是擔心自己會不會復發,相信陳建仁老師治療後可能都會做惡夢,就是擔心自己可能復發,尤其是回診前一天,心情更是緊張,擔心醫師是否會說「哪裡出現復發了」,這是所有患者最擔心的事情,如果能發現早期患者中的「類晚期」個案,有利及早治療,避免癌症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