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天心依舊美麗!中醫曝「這碗湯」是關鍵:搭配「4大生活法」助體內環保
今年49歲的女星天心,不僅身材曲線始終如一、膚質保養得宜,連體態管理也從未失手。她坦言,維持狀態的祕訣之一,就是偶爾煮「隨興蔬菜湯」幫自己做「體內環保」,以洋蔥、紅蘿蔔、芹菜、大量番茄及當季蔬菜熬煮當三餐,讓腸胃減少刺激。
像天心這樣透過蔬菜湯「體內環保」的概念,其實跟中醫的 「清化濕熱、暢通氣血、扶正祛邪」 理念很接近。除了飲食,日常生活中,中醫還會從飲食、作息、運動、情志四大面向,幫助減少體內毒素累積、維持代謝順暢。
一、飲食調理:以清淡順氣為主
1.多選當季蔬果:當季食材性味平和,如冬瓜、絲瓜、蘿蔔、菠菜等,可幫助清熱利濕、促進排便。
2.避免生冷油膩與精緻糖:中醫認為生冷易損脾陽、油膩易生痰濕,糖分過高則助濕生熱,讓體內「垃圾」更難清出。
3.可用藥食同源食材入湯:玉米鬚(利水)、陳皮(理氣化濕)、決明子(潤腸、清肝)等,做成日常茶飲。
二、作息調養:讓臟腑有修復時間
1.早睡早起:肝膽經在夜間 11 點至 3 點運行,此時休息可幫助肝膽解毒、血液更新。
2.定時排便:清晨大腸經當令(5–7 點),養成早起如廁的習慣,可避免宿便積累。
3.減少熬夜與長時間滑手機:避免肝氣鬱滯、氣血耗傷。
三、適度運動:促進氣血與水液流通
1.有氧運動(快走、游泳、慢跑):促進血液循環與代謝,減少濕濁堆積。
2.八段錦、太極:溫和調和氣血,兼顧筋骨與臟腑功能。
3.流汗排濕:適量排汗可帶走代謝廢物,但不宜過度出汗,以免傷陰耗氣。
四、情志疏導:情緒也是「毒素」來源
1.中醫認為七情過極會傷臟:如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長期壓力會讓氣機鬱滯,影響代謝。
2.養心安神法:冥想、靜坐、泡腳、按摩太衝穴(肝經)、神門穴(心經),有助情緒調整與氣機疏通。
所謂「體內環保」,在中醫角度就是:
飲食上清淡化濕、作息上順應時辰、運動上促進氣血、心境上保持暢達。
蔬菜湯只是其中一環,若搭配以上方法,才能讓身體的「清道夫」系統長期運作順暢。
山茶花中醫診所院長 簡心潔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