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台造紙總產量 接近九年低點 去年衰退4.7%
在全球經濟放緩、中國復甦不如預期,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2024年全台造紙總生產量持續下降,跌破連續七年維持的400萬公噸門檻,年減幅達4.7%,並寫下近九年低點。同時,造紙業面臨淨零排放政策推動下,智慧化、綠色製程等關鍵行動也同步加速,成為業者因應內外變局的必經之路。
根據台灣造紙工業同業公會2024年統計年報,反映新冠疫情之後的經濟局勢,去年紙與紙板總生產量389.5萬公噸,較2023年減少4.7%,跌破自2017年來400萬公噸產量門檻。其中,紙張生產量74.5萬公噸,占總生產量19.1%,較前一年生產量減少3.2%;紙板年產量為315萬公噸,占總生產量80.9%,較前一年度減少5.1%。
由於紙板產量明顯下滑,帶動整體回收紙消費需求同步減少。2024年回收紙總消費量為365.4萬公噸,較前一年減少5.7%。其中,國內回收紙為274.2萬公噸,比2023年增加1.3%,占總消費量75%;進口回收紙91.2萬公噸,較2023年減少21.8%,占總消費量25%。國內造紙業目前仍優先使用國內回收紙,並持續落實回收紙雜紙、雜物容許率驗收,2024年回收紙回收率為70.9%,利用率為93.8%。
從產業鏈角度觀察,造紙業屬於中游製造環節,上游為回收廢紙等回收業者,下游則是紙箱廠等包裝產業。企業能否取得可觀收益,與原料供應是否充足以及下游需求是否旺盛息息相關。國內造紙業主要包括永豐餘(1907)、正隆(1904)、榮成(1909)等紙廠,三大業者連同關係企業合計約占全台六成銷量,產品以工業用紙板為主,供應下游紙板及紙器加工廠的需求。
正隆表示,2024年國內造紙產業依然面臨需求疲弱與去庫存的挑戰,包括終端需求疲軟、產業調整庫存的壓力,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能源與環境成本和人工費用的持續上升。
展望2025年,將持續推動自動化與數位化轉型,提升生產效能與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把握全球供應鏈修復及市場回穩所帶來的成長潛力。
永豐餘表示,去年全球通膨緩步回降,下半年美歐啟動降息循環,美國經濟朝軟著陸邁進,中國仍受房地產危機、產能過剩及需求不振問題使景氣處下行。展望2025年,預期主要仍以台灣內需支撐,隨著資通訊供應鏈回流、國際大廠投資台灣,企業加速投入綠能及減碳設備,可望挹注民間投資動能。長線來看,包裝減塑環保趨勢帶動工業用紙需求增長,未來工紙紙器市場發展依然深受期待。
榮成認為,2025年全球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及產業供應鏈區域分化重新調整等,使得工紙市場持續存在挑戰。然而,藉由持續擴充綠色包裝紙箱廠產能,同時強化低碳環保及永續包裝為導向的產品研發設計,以客製化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包裝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需求,預期2025年工紙產業有望迎來供需平衡修復與溫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