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泡泡尿可能與4種疾病有關 醫曝若加上小弟弟有放屁情況 趕緊就醫不要拖

健康2.0

更新於 5小時前 • 發布於 22小時前

尿尿結束後,請再看它一眼,它能告訴你,是不是有病?如果產生堅挺不破的「泡泡尿」,很可能傳達健康出現警訊!

泡泡尿是許多人偶爾會遇到的情況,大多是生理性的,但有時也可能代表潛在的健康問題。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指出,近日診所出現一名60歲的阿北因為泡泡尿而來求診,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快速轉診治療大腸膀胱瘻管

戴定恩表示,阿北的尿液除了泡泡,還有雜質和混濁物,身體也出現發炎症狀,甚至在尿到最後一刻時,還會從尿道口排出氣體。讓他提高警覺,泡泡尿與屁改道排放並不尋常,很可能是腸道膀胱瘻管,也有可能是癌症,或是產氣性感染等。

他立即聯絡台北慈濟醫學中心的李名偉醫師,快速為阿北轉診。電腦斷層果然照出阿北的確罹患大腸膀胱瘻管,導致腸道的氣體和糞便會從膀胱排出,同時造成感染。院方隨即安排阿北住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膀胱與大腸本是不同體系,一旦發生瘻管相通情形,小弟弟會排出大腸氣體(放屁)。(圖/翻攝自戴定恩臉書)

生理性泡泡尿通常無害

戴定恩進一步解釋,泡泡尿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泡泡尿通常是無害的,可能的原因包括:

  • 尿液沖擊力過強:如果尿液從較高位置快速排出,可能會因為氣泡形成泡沫。

  • 短暫性脫水:身體缺水時,尿液濃縮,尿中蛋白質濃度稍高,可能造成短暫泡泡尿。

  • 飲食因素:攝取過多高蛋白食物,如肉類、蛋、乳製品等,可能會短時間增加尿中蛋白,導致泡泡尿現象。

病理性泡泡尿需特別注意

然而,病理性的泡泡尿則可能代表某些健康問題,需特別留意:

  • 蛋白尿(腎臟問題):如果泡泡尿持續且不易消散,可能是腎臟過濾異常,導致蛋白質流失,常見於腎絲球腎炎、腎病症候群、糖尿病腎病變等疾病。

  • 尿路感染(UTI):細菌感染可能導致尿液產生氣泡,並伴隨頻尿、灼熱感、尿異味等症狀。

  • 糖尿病或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損害:長期高血糖或高血壓會影響腎功能,使蛋白質滲漏到尿液中,導致泡沫增多。

  • 腎小管功能異常(FSGS、糖尿病腎病變等):這些疾病會影響腎臟的過濾能力,使蛋白質滲漏,形成持續性的泡泡尿。

何時需要就醫檢查

戴定恩提醒,如果泡泡尿只是偶爾出現,可能只是生理性影響,但如果有以下情況,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 持續出現泡泡尿(超過數天)。

  • 泡泡不易消散且持續增多。

  • 伴隨下肢水腫、疲倦、食慾不振。

  • 尿液顏色異常(血尿、濃茶色)。

  • 頻尿、尿痛、發燒(可能為尿路感染)。

透過尿液檢查(尿蛋白、尿比重)和腎功能檢測可以確認是否有異常。戴定恩表示,在更了解泡泡尿可能隱藏的潛在危險後,如有疑慮,應及早就醫檢查。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戴定恩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大便有黏液是正常的嗎?腸道長腫瘤也會讓腸液變多?醫教1招判斷

偏頭痛吃「止痛神藥」竟嚴重過敏!藥師揭「1成分」台灣禁用 海外自購吃出問題政府不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年輕人就是太衝動!高中生烤肉趴「沒熟就狂吃」 高燒39度拉到險脫水2度送急診

CTWANT
02

這種海綿菜瓜布快丟了「細菌量跟糞便一樣」!小心吃下肚

健康2.0
03

早餐別拖到這時間!醫示警:「糖尿病風險飆升59%」 黃金時段曝

TVBS
04

你累,不是因為懶!6大慢性發炎警訊你中了幾項?

潮健康
05

被宣告「準備辦後事」!胰臟癌末病患靠3改變 1年癌細胞全消失

鏡報
06

比油炸還毒!醫揪「肉品1煮法」都是致癌物:害人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