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周年交棒!藥品給付、安眠藥管控、假日急症中心...陳亮妤接任署長回應3大焦點
全民健保邁入30周年,衛福部健保署今(9)日舉行署長交接布達典禮,由石崇良部長主持,新任署長陳亮妤正式上任。典禮上,醫界、學界與政策專家齊聚,除肯定健保制度30年來守護全民健康的成果,也提出財務、人力、數位轉型等挑戰,期待新任署長帶領健保署邁向永續新局。
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回顧健保制度30年來的發展,感謝醫療體系、產業與同仁的長期付出,使健保成為全民不可或缺的制度。他強調,健保改革需要世代傳承與前後任團隊共同努力,才能持續滿足國人需求。
石崇良也高度肯定陳亮妤的背景,指出她具有臨床、公衛與行政三重專業,曾跨足精神醫療與防疫,展現專業、協調與領導力。他相信,在陳帶領下,健保署將能持續推動癌症防治、慢性病管理、社區醫療與全人照護等重要政策。石崇良也呼籲各界持續支持新署長團隊,推動健康台灣藍圖落實。
陳亮妤致詞:4大方向迎戰挑戰
陳亮妤畢業於成大醫學系,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長期專注於精神醫學與成癮防治領域。她曾任北市聯醫昆明防治中心主任,推動毒品防治與防疫,並曾獲「全國反毒有功人士」與「成癮醫學卓越成就獎」。2022年起任心理健康司司長,推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並於2023年升任健保署副署長,主導慢性病888計畫、癌症論質計酬與偏鄉醫療。
陳亮妤致詞時以「三十而立、三十而礪」形容健保30周年的意義。她指出,過去30年健保使人民不再因病而窮、因窮而病,成就舉世矚目,但醫事人員流失與高齡化挑戰,迫使健保必須持續自我砥礪、推動改革。
她也感謝陳建仁院士、黃達夫董事長與陳威明院長等長輩的提攜,回顧自身從臨床醫師到公共衛生學者再到行政工作的歷程,強調健保不只是醫界的健保,而是屬於全台灣人民的健保。
陳亮妤提出4大施政方向:
1. 健保財務多元挹注:台灣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財務壓力持續升高,必須尋求多元財源以維持制度永續。
2. 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將與衛福部各司署合作,透過政策工具與支付制度改善醫護工作條件,確保人力永續。
3. 強化慢性病與癌症治療:持續推動癌症新藥基金、慢性病888計畫,落實全人照護並減輕病家負擔。
4. 推動數位轉型:建構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應用健保數據推動智慧醫療,創造更安全便捷的就醫環境。
她強調,健保是台灣人民珍貴的共同資產,未來將在石部長指導下,結合各界力量,持續推動「健康台灣」願景。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會後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幽默譬喻,形容健保已走出「眷村媽媽苦命時代」,迎來充滿活力的「美少女戰士時代」。不過他也提醒陳,必須優先處理假日輕急症中心問題,避免春節急診再度塞爆,讓健保制度更貼近民眾需求。
各界高度期許:健保須邁向「永續」
前副總統陳建仁在致詞時回顧COVID-19疫情,指出外媒常關注台灣防疫成功的原因,關鍵就在全民健保體系。他指出,因健保由政府經營,能與疾管署、國健署迅速整合,若是商業保險可能需時3年,但台灣卻能在3天內完成體系融合,成為防疫的重要利器。
陳建仁強調,健保署在醫療與疾病治療上扮演重要角色,未來更應從醫療布建、安寧療護,擴展至健康促進領域。他並以「智慧、仁慈、勇氣、謙卑、感恩、團結」6項錦囊勉勵新任署長陳亮妤:智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謙卑讓人持續學習,仁慈是照顧弱勢的核心,而勇氣則是推動健保改革的必要條件;同時要懷抱感恩之心,並以團結讓國家進步。他期盼健保持續「助己助人、資源共享」,在挑戰中走向永續。
和信治癌中心董事長黃達夫則回顧國際經驗指出,健保本質上就是不斷改革,政府必須持續傾聽並提出改善方案。他期許健保制度更貼近國人需求,並呼籲全民參與監督與建言。
延伸閱讀:專訪》「醫療不是數字…是人的生命」健保30年 和信醫院黃達夫揭台灣醫療制度的隱痛與改革關鍵
台北榮總院長、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陳威明致詞時表示,全民健保是台灣民眾最滿意的政策,不僅影響醫界與生技產業,更是守護全民健康的核心制度。面對超高齡社會、醫事人力短缺與新藥新材的挑戰,他提出4點期待:第一,加強人力保障,以差異化激勵措施留任護理師、藥師及放射師;第二,給付應依循實證醫學,避免受輿論干擾,確保有限資源合理使用;第三,落實分級醫療,讓輕症患者就近治療並導入科技管理,提高急重症效率;第四,支持公立醫院與偏鄉醫療,落實醫療平權並延長國人壽命。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也表示,健保是國家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期許陳署長帶領健保署在「健保財務」、「醫護人力」與「數位轉型」三大永續面向有所突破。他強調,健保支出應視為投資而非成本,必須推動合理的總額成長機制,以兼顧醫療機構營運與民眾負擔,避免因財務不足影響醫療品質。
在人力方面,洪子仁直言醫護人力缺口已是迫切問題,護病比過高、急重難醫師流失、年輕醫事人員出走,都直接影響照護品質。他建議健保署透過支付制度誘因,引導改善醫護工作條件,包括合理護病比、調高急重難支付點數、調整住院與門診比重。
此外,他也呼籲加速健保大數據應用,推動智慧醫療與跨域資料共享,將健保從單純給付模式轉型為健康管理平台,銜接長照與社區健康服務,以呼應「健康台灣」的國家戰略。
藥品給付、安眠藥管控與假日急症中心,陳亮妤回應3大焦點
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問到對於醫界不斷提出「藥品及醫療項目納入健保給付」的訴求,陳亮妤強調,健保已有成熟機制,將依循專業評估,持續推動相關審議。
外界也關心安眠藥濫用問題,陳亮妤指出,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過去10年安眠藥使用量增加最多的是70歲以上長者,這群人更容易因藥物副作用導致跌倒或眩暈。未來健保署將加強藥證管理,並透過「慢性病管理計畫」納入睡眠、運動、營養等生活習慣評估,相關工具已整合進健保APP,民眾可自行檢測。
另外,對於「假日急症中心」的推動,陳亮妤表示,目前已在衛福部石部長指導下,召開專業學協會與地方政府會議,規劃於六都先行試辦,細節包括醫院選定、醫護排班及給付模式仍在研擬,之後會再提出完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