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滑一支影片就停不下來?手機上癮讓她連工作都不保,專家警告大腦正在退化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8月28日12:19 • 發布於 08月28日12:1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邱玉珍 圖/Freepik
滑一支影片就停不下來?手機上癮讓她連工作都不保,專家警告大腦正在退化

早上醒來,你是不是第一時間就拿起手機?這時點亮的,不只是螢幕,更是一場針對大腦的無聲改造。事實上,手機早已不是單純的工具,它正在悄悄地重塑我們的大腦結構,甚至操控著情緒的開關。這場「腦改造工程」,你我都是受害者。

大家都知道,過度沉溺於手機會傷大腦,但要戒掉這個習慣,遠比想像中困難。對林小姐來說,這場「戒手機」的過程,幾乎是一場與大腦對抗的日常,「滑一支影片、看一條訊息,原本只是想輕鬆一下,卻成了完全停不下來的噩夢,」她說,這幾年她的生活彷彿被手機徹底綁架。

數位發展部2025年3月公布網路沉迷調查報告顯示,國內12歲以上民眾約有5.2%,具有網路沉迷傾向,沉迷網路比率7年來有顯著增長。有網路沉迷傾向者每天平均上網4.3小時,休假日平均上網更達6.5小時,較無網路沉迷傾向者平均2.8及4.2小時來得長。

調查進一步分析發現,「影片」是有網路沉迷傾向者在最近6個月最無法停止觀看、或使用時間最容易超出預期的內容,尤其以社群短影音、社群影片、追劇等類型最容易讓人深陷其中。

這樣的狀況,林小姐深有同感。雖然已年近60歲,她每天早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是熟練地拿起手機,從查看訊息、瀏覽限時動態開始,接著觀看演算法推播的短影音、社群影片一支接一支,讓她不知不覺就陷入長達數小時的「無意識滑動」。

多巴胺讓你一滑再滑,大腦其實在「中毒」

長期沉溺於螢幕,不僅嚴重影響她的生活,也讓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原本需要高度專注的文字工作,她以為滑手機只是短暫的舒壓,沒想到從此一頭陷入,難以抽身,最終不得不選擇離開職場。

然而,離職後,使用手機的時間反而更多。每天早上,她總對自己說:「這支看完就關掉。」這句話她一說再說,卻從未兌現。除了吃飯、睡覺和出門買東西,幾乎整天都在滑手機,「每天滑超過8小時,像是被手機牢牢綁住一樣,」雖然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但就是停不了。

「感覺生活好像被螢幕吸走了,剩下的只有空虛和疲憊,」林小姐苦笑著說。

林小姐「一滑停不下來」的背後,正是大腦多巴胺在作祟。瑞典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在他所著的《拯救手機腦》一書中指出,手機讓人產生強烈的期待與快感,但並非真實的滿足,而是來自「獎賞系統」的錯誤訊號。簡訊、讚數、推播、短影音,都能刺激大腦釋放大量多巴胺,讓人忍不住產生「再看一下」的衝動。

許多人以為自己在滑手機,實際上,是手機在「滑動」你的生活。

研究證實:過度使用手機會改變大腦灰質!

2022年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回溯性研究,分析了15篇研究結果指出,長期大量使用螢幕裝置與社群媒體,會導致大腦灰質結構的改變。特別是針對成年人的研究顯示,重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或社群媒體者,其大腦灰質體積顯著低於一般人。

灰質是大腦中負責運動、記憶與情緒等關鍵功能的組織。當灰質體積減少,代表相關腦區可能出現退化,這類改變與其他成癮行為對大腦的影響非常類似。

醫師警告:這不只是成癮,更是大腦與生活的重組

正因為變化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手機已無聲地奪走每個人的生活主導權。「在資訊全面數位化的時代,手機早已內建在生活裡。當它變成我們接收所有訊息的唯一管道,它就不只是成癮,而是整個生活被它綁架了,」台中榮總副院長暨精神科醫師周元華直言。

過去大家以為「滑手機上癮」是青少年的困擾,但其實成年人、特別是中老年人,每天平均滑手機時間超過4小時的人愈來愈多。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反覆刺激大腦獎賞迴路,不只讓人愈滑愈停不下來,也會削弱專注力、情緒調節與記憶能力。

「當手機成為我們生活的預設動作,它早已不只是工具,而是正在逐漸改寫大腦結構與行為模式的『改造者』,」周元華進一步指出,手機對大腦的影響會隨年齡不同而改變,其中18歲以下青少年最為敏感,一旦神經結構受到干擾,難以逆轉。

未成熟大腦遇上手機,影響更難逆轉

研究顯示,大腦要到22歲才會發育成熟,其中0~6歲與青少年期是兩個關鍵的發展階段。若在這段期間過度沉溺於手機,不僅會影響語言發展與學習能力,還可能干擾神經連結與情緒調節,進而對專注力、記憶力,甚至人際互動造成長遠影響。

周元華觀察到,現在的小孩語言能力普遍下降,講話邏輯混亂、詞彙貧乏,這與他們長時間接觸短影音、習慣以表情符號取代完整表達有很大關係。

過度依賴手機也會削弱人的空間感與記憶力。周元華指出,長時間使用手機,許多人變得不記路、不認方向,「海馬迴不只負責記憶與情緒,還掌管導航功能。現在的人連轉個彎都要靠導航,久而久之,方向感自然會退化。」

有次他到台北參加會議,一時想不起方向,便向路人問路,沒想到對方第一個反應是立刻掏出手機查地圖,他搖頭說,「這讓我警覺到,導航交給手機後,大腦的空間功能正一點一滴被閒置與退化。」

同理心消失、語言退化,我們正在變成「手機ET」?

周元華形容,未來的人恐怕愈來愈像「手機ET」,手指靈活,卻難以表達與感受。他擔憂地指出,現代年輕人過度沉迷於手機,會造成假性同理心(Pseudo-empathy),看似關心、實則疏離,沒有真正理解對方情緒與需求,「對他們而言,螢幕裡的人也是虛擬世界的一部分,他們不再理解什麼是真實的情感。」

台大心理系拔萃講座教授、認知科學專家曾祥非也提醒,手機本身只是工具,就像金錢一樣,可以拿來做好事,也可能造成傷害。真正讓人上癮的,是手機裡的「內容」,尤其是社群媒體與短影音。

因為短影音透過快速變換的畫面與即時互動,強化了大腦的獎賞機制,讓人「無法長時間專注」。不過另一方面,它也可能訓練快速反應與掃描能力。關鍵是「你每天在手機上花的時間,究竟是在培養什麼樣的大腦迴路?」曾祥非提醒。

手機對銀髮族是敵是友?關鍵在「怎麼用」

雖然手機與網路使用,對銀髮族不見得都是負面影響,但也僅限特定使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老化研究中心主任斯摩爾(Gary Small )等神經科學家,早在2009年便發表研究《Google如何影響你的大腦》,分析55歲~76歲長者使用網路時的腦部反應。結果發現,網路使用頻率較高者在瀏覽資訊時,大腦前額葉活躍程度是低頻使用者的2倍,顯示適度的網路閱讀,可能有助於延緩大腦退化、活化認知功能。

不過,這項研究中的刺激內容是「閱讀與搜尋資訊」,與短影音那種快速滑動、即時刺激的形式不同。曾祥非說,若成年人長時間沉浸在短影音所帶來的感官轟炸與被動接收中,大腦的訓練效果可能大不相同,甚至會對專注力與情緒調節造成干擾,進一步影響睡眠品質。

好消息是,與兒童相比,成人的大腦仍具有可塑性。只要每天有意識地調整手機使用習慣,就有機會逆轉海馬迴與前額葉的功能退化,進一步改善專注力與認知功能。

英國2025年針對2,000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41%自認過度使用手機,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正嘗試改變習慣。他們發現,當手機不再主導生活,不僅睡得更好,連情緒也變得穩定了,顯示關鍵不在於「用不用手機」,而是在於「怎麼用、用來做什麼」。善用手機反而能成為刺激大腦、培養專注的工具。

「就像 30 多年前,有人說『看電視會讓人變笨』,但問題不在電視,而是在看什麼,」曾祥非說。他指出,當手機從工具變成習慣、從習慣進一步主宰生活,我們的大腦也正在被悄悄改寫。學會主動使用手機,而非被它牽著走,或許才是對抗數位焦慮、重拾專注與快樂的第一步。

所以只要你願意意開始調整,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奪回對生活與大腦的主導權。

看更多》「腐腦重生:操縱與綁架,手機如何改造你我的大腦」專題報導:

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急診醫出身的細節控、深夜仍會回訊息!石崇良將成最年輕的衛福部長

手機滑不停怎麼辦?掌握「333」法則從生活中奪回注意力主導權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