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反覆發作恐加重病情,醫:及早進階治療有機會根治
蕁麻疹若持續發作超過 6 週即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常見於 20-40 歲青壯年,全台約有 20-25 萬名患者。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免疫科主任鐘文宏表示,遵從醫囑按時用藥,8 成患者可在 5 年內根治、不再需要用藥,否則反覆發作將損及生活與睡眠品質,影響免疫系統,造成惡性循環、加重病情,精神壓力與癌症患者相當。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朱家瑜指出,不同於急性發作的酒疹、海鮮過敏紅疹,6 成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找不到明確外在誘發因子,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每 5 位國人就有 1 人罹患,女性是男性 2-3 倍。主要症狀包括好發於眼、唇、腸胃道的血管性水腫及膨疹、劇烈瘙癢,研究指出,每 4 人就有 1 人工作受衝擊,患者憂鬱與焦慮風險也高於常人 6 倍以上。
5 成患者需進階治療,按時用藥可緩解症狀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如同慢性病,需要每日規律服藥,臨床也可以開立慢性處方箋。目前我國治療指引與國際標準治療相同,會使用類固醇控制急性症狀,但可能導致療程延長、停用後症狀加劇。平時治療第一線均以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若 2-4 週後症狀持續,則會進入第二線治療,提升劑量至多 4 倍;若 2-4 週後情況依舊,第三線治療再添加生物製劑;症狀持續 3-6 個月後第四線治療改添加免疫抑制劑。
鐘文宏表示,近半患者對一線治療反應有限,若患者反覆控制不佳、無法耐受抗組織胺嗜睡副作用,建議及早進入第三線治療,約有 4 成患者達到完全緩解,近半數明顯改善症狀。但最重要的還是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避免反覆發作加劇病情,如此方有機會根治。
病友 56 歲的謝小姐分享,從小受蕁麻疹困擾,懷孕時症狀變嚴重,因而開始接受治療,期間有時半夜癢到睡不著,影響隔天工作精神,無按時用藥症狀更嚴重,甚至曾因急性發作出現喉嚨腫脹、呼吸困難三度送急診,所幸經 7 年治療後,病情逐漸穩定,平時仍隨身攜藥預備。
紅疹持續 6 週以上須就醫,及早治療重拾生活品質
鐘文宏表示,台灣有 4 個醫療機構先後取得全球過敏與氣喘卓越聯盟發起的 UCARE(Urticaria Care 蕁麻疹照護)認證,包括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台中榮總、高雄長庚,可提供衛教、診斷、治療、跨專科別照護等服務;若患者出現持續超過 6 周的紅疹與搔癢,甚至夜間癢到影響睡眠而焦慮難安,可至以上院所或其他醫療機構就醫治療,重新找回安穩生活。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