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成飆股1/「D-Bot請夾取老鼠」電源管理器龍頭廠也推機器人! 輝達帶飛台達電
「這個很簡單,嗨,D-Bot,請夾取老鼠。」在8月20日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的吵雜現場,一位金髮碧眼的德國人用英文對著一台粗壯的機器手臂說話,機器立即滑順地移動,從盒子裡眾多形狀的毛絨玩偶與方塊積木中,鎖定目標、輕巧夾起,再放入他的手上,一場結合聲控、視覺、AI的機器人技術秀,演出完畢。
這位醒目的阿斗仔,正是台達電(2308)EMEA區機電事業群資深總監Michael Mayer-Rosa,為台達電收購的歐洲新創團隊主要成員,負責開發協作型機器人。「歐洲在安全性更是講究,除了就近服務客戶,可吸取歐洲的經驗,也是集團發揮綜效的一環。」台達電主管跟CTWANT記者解釋。
另一邊,台達電機電事業群智能製造軟體新事業發展部處長陳鴻輝介紹的虛擬機台開發平台的機器手臂,「你看這上面,還有黃仁勳的簽名。」
其實,全球電源管理器大廠台達電,過去只做企業客戶生意,不用面對一般消費者,也鮮少與媒體打交道,直到AI及算力建置需求大爆發,加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供應鏈背板效應發威,促使台達電更快從幕後走向幕前,就連牛皮多年的股價,今年也轉性成大飆股,今年以來已有59%漲幅,遠比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的7.5%還高。
台達電從生產電視機變壓器起家,1971年由鄭崇華創辦,初期只有15位員工, 1980年代跨入個人電腦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設計生產電源雜訊濾波器的廠商,而後投入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應用在電腦、伺服器、通訊系統、工業設備電源等,2002年躍身為全球交換式電源供應器龍頭廠,四年後再奪直流散熱風扇全球一哥。
隨科技演進,台達電默默成為各領域的隱形冠軍,專心服務客戶,只做B2B不做B2C,幾乎不用對外宣傳,直到AI時代,輝達在全球攻城掠地,執行長黃仁勳將一票台灣供應鏈一起拉上舞台,身為輝達的電源系統供應鏈、使用輝達平台的台達電,在世界的能見度變高。
豐銀投顧分析師李世新表示,台達電題材實在太多,橫跨電動車、AI伺服器,還有液冷散熱,基本面佳的情況下,近期在籌碼面成為外資青睞的個股。
而在自動化大展上新推的協作型機器人,除了能聽懂人話,更與輝達數位孿生平台Omniverse合作,不只用在自家產品,台達電7、8月陸續打造虛實整合學習中心與實驗室,直接開班授課,讓其他公司也能利用,在虛擬世界先建構與模擬產線,再進行調整與驗證,避免傳統上因購置不適合的設備而造成時間與成本的浪費。
陳鴻輝表示,過去設計一條新產線約需6個月驗證,透過數位孿生縮短至3個月,並降低20%的設備投資錯誤率。「介紹再多、不如實際用用看。」
台達電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跟CTWANT記者表示,因為川普關稅議題,很多工廠想著要搬到美國去,但美國的成本比台灣貴3倍到5倍都很正常,甚至人可能還不好用,「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不要用人。」他笑著說,這就是智慧製造的重要性,而台達電已經自行練兵、磨練出一整套的遠端管理系統。
這一條產業智慧化的新賽道,其實與創辦人的兒子有關。一位台達電高層跟CTWANT記者透露,董事長鄭平因為知道自己要接班,十年前就開始兢兢業業、想要做出一番成績,當時還沒有這麼多AI技術與工具,一切都是自己先試,每半年就要帶著一級主管去各廠區視察,親自考察智慧化的程度,甚至還訂下KPI,讓每個團隊都全力以赴。
台達電機電事業群全球業務行銷資深處長孫崇騰告訴記者,台達電在董事長鄭平帶領下,2016年建立的自動化團隊,從2018年台達吳江廠打造的首條示範線,人均產值提高3到5倍,產能提升70%,工廠生產使用面積縮小35%,並在全球平行進展,已創造4千億元產值。
CTWANT記者笑問,十年磨一劍,股價大漲兩倍,現在終於可以登台舞劍了,高層連忙搖搖手「還有很多要做呢。」非常有台達的務實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