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軟體股兩樣情!微軟Meta深獲青睞 賽富時Adobe等「舊技術」公司市值腰斬
多年來,軟體公司一直是華爾街投資機構的喜愛之物。高利潤率、低資本需求及廣闊的業績成長前景,讓創投家 Marc Andreessen 在 2011 年喊出「軟體公司正在吞噬世界」的口號,並推動廣義軟體公司股價長期走牛,微軟、谷歌等軟體巨頭更是吸引全球資金湧入。
過了大約 13 年後,AI 再次點燃軟體股投資熱情。自 2024 年起,全球科技股投資重心涵蓋 AI 算力基礎設施及 AI 應用軟體端,Applovin、Trade Desk 等 AI 應用公司估值大幅提升,背後邏輯是未來各產業的生成式 AI 應用和「AI 智能體」可望大量湧現,大幅提升社會生產力,這也讓全球資金大量流向核心軟體股。
為了增效降本,企業大力推動生成式 AI 應用與 AI 智能體的應用。以 OpenAI Deep Research 和 Manus 為代表的 AI 智能體,能自動化重複任務、分析大數據、提供即時洞察并快速決策,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對個人學習和工作也有類似增效作用,還能參與全球大型專案各階段,加快進度。
自 2024 年以來,受惠於 AI 應用軟體需求成長,「AI + 數位廣告」領域的 Applovin 和「AI + 數據分析」領導者 Palantir 業績和展望強勁。這不僅顯示 AI 算力基礎設施需求旺盛,也說明 AI 軟體應用端,尤其是企業級 AI 應用軟體需求旺盛且加速滲透。
Meta 在「AI + 數位廣告」推動下業績遠超預期,也將 2025 年資本支出上調,顯示 Meta 廣告業務成長對 AI 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撐。
然而,並非所有軟體股都搭上 AI 熱潮的快車。一些軟體股因軟體產品「溢價崩塌」和「舊技術」焦慮,成為 AI 熱潮下的受害者。
賽富時、Adobe 等標普 500 指數中的科技股表現不佳,至少下跌 16%,蒸發市值約 1600 億美元。截至今年 6 月,投資人連兩月從美股軟體與服務業撤資。
摩根士丹利一籃子 SaaS 類軟體公司股票今年下跌逾 6%,Asana 等幾檔 SaaS 軟體類股票跌幅超 29%。
投資人擔心 AI 威脅基於 SaaS 的傳統產業,對編寫客戶關係管理和後台職能軟體的公司威脅更直接。
Brave Eagle Wealth Management 投資長 Robert Ruggirello 表示,人們因技術過時風險而謹慎以對。
不過,微軟、甲骨文等軟體巨頭自 2023 年以來股價表現優異,這些公司能在人工智慧策略上主動出擊,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新軟體產品線和擴大 AI 算力基礎設施。
Meta 營收成長加快,Palantir 銷售額可望大幅成長,CrowdStrike 等網路安全公司股價也表現亮眼。
對於許多普通軟體公司,AI 威脅真實存在,恐顛覆其業務價值主張。投資人不確定 AI 能否取代部分軟體公司產品,一些公司的客戶增速走緩更導致股價下挫,投資人如今更謹慎,拋售無可靠 AI 策略的軟體公司股票。
瑞銀 (UBS) 策略師認為,軟體股重挫可能帶來投資機會,但也提醒市場風險升高,短期內難有清晰度,少數軟體公司如 Meta 和微軟在 AI 領域持續獲勝,但並非所有軟體公司都能如此。
更多鉅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