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曾任3醫院院長,妻寫書談照護心聲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19日04:16 • 發布於 06月19日04:16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趙俐雯 圖/天下雜誌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曾任3醫院院長,妻寫書談照護心聲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歷任衛生署長以及三大醫學中心院長,自己卻成了病人。退休後,林芳郁與失智症搏鬥,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由林芳郁夫人、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執筆,敘述林芳郁如何從醫院決策領導人,變成了生病之後的他。

林芳郁猝然生病,太太林靜芸在照顧之餘,想要替他完成心願:捐款在台大外科成立林芳郁教授基金會,協助外科醫師的養成教育及進修。林靜芸寫下照護歷程,也希望所有照護者因此獲得勇氣與希望。

林芳郁投身醫界逾40年,史無前例地先後擔任了台大(2004~2008)、榮總(2009~2015)、亞東(2015~2021)醫院院長。其子、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曾提到,林芳郁接任管理職後,立志成為優秀的醫院CEO,每晚捧著彼得.杜拉克等人的管理著作研習。

拒收紅包、勇於改革,做別人沒辦法做的事

性格耿直的林芳郁,在擔任台大心臟外科主任期間,改良開刀房的「排刀制度」,打破依醫師資歷安排手術順序的潛規則,避免每次資淺醫師都要等到麻醉醫師下班後,才排到刀房,延宕治療。根據「台大校友中心」刊登的林芳郁自述,「我自己熬過那段艱苦,提醒自己『不讓下一代受這種痛』。」

林芳郁的父親林洪燦,是宜蘭羅東鎮首位外科醫師,曾叮嚀內向的他:「只要是對的事,就該理直氣壯的去做。」這句話從此成為林芳郁的人生座右銘。

林芳郁為了提高病人存活率,致力推動「醫療到院前雙軌救護」,並親自到各地扶輪社演講募款、向政府申請經費,協助設立全台首創的緊急醫療團隊(EMT)。

升任台大醫院院長後,他以身作則、拒絕收賄,有效根除早年在醫界盛行的「紅包文化」,讓病人不分貧富貴賤都能獲得平等的診治機會。他也在台大醫院建立創傷醫學部、呼吸中心及輸血中心,籌設台大兒童醫療大樓及癌症醫學中心。

林芳郁升任台大醫院院長後,他以身作則、拒絕收賄,有效根除早年在醫界盛行的「紅包文化」。圖片來源 / 天下雜誌

擔任台北榮總院長期間,林芳郁持續勇於改革的作風,啟動重粒子設置,並快速批准外科部的申購,引進當時最新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他曾表示「要凸顯北榮的價值,做別人沒辦法做的事。」

與太太個性互補,相約下輩子再做夫妻

林芳郁就讀台大醫學系期間,結識後來成為全台首位女外科醫師、被稱為「整形教母」的林靜芸。不擅言詞的林芳郁,當年透過作文表達對林靜芸的愛慕之情後,在國文老師熱心撮合下開始交往,攜手共度至今。

兩人個性互補,林靜芸直率敢言,林芳郁則內斂穩健。彼此除了在醫學領域上互相交流,生活中也互相影響。林芳郁受到愛運動的林靜芸影響,開始活動筋骨,即使不出門,也會在家使用跑步機。愛閱讀的林芳郁,讀到好書也會向林靜芸分享。

當林靜芸開刀後眼睛痛到睜不開,心情沮喪,林芳郁每晚念《佐賀的超級阿嬤》給她聽,讓她開心。林芳郁常主動找林靜芸討論《紐約時報》報導,兒子林之晨乾脆幫她申請電子帳號,讓她養成每日閱讀整份《紐約時報》的習慣。

讓林靜芸印象深刻的是,林芳郁當上台大醫院院長後,第一件事竟是直奔岳父林秋江的墓前上香告知。林靜芸表示:「我父親最大的願望是當上台大教授,他(林芳郁)一直記在心裡。」兩人鶼鰈情深,深情相約下輩子再做夫妻。

曾任3醫院院長卻生活簡樸,從不開名車

根據台大醫院YouTube頻道影片,林靜芸於受訪時提到,林芳郁跟其他外科醫師不同,做事總是「一步一步慢慢來」,開刀謹慎仔細,成功率高。遠赴沙烏地阿拉伯進行醫療援外時,他的作風讓當地醫療團隊印象深刻。

林芳郁雖先後掌管台大、榮總,以及亞東醫院,直到2021年才結束逾40年的醫界生涯,私下生活卻非常儉樸。兒子林之晨在Facebook發文分享,林芳郁不開名車,皮夾、皮帶一用就是幾十年,「他(林芳郁)的親身示範,深深影響我的價值觀、人生選擇。」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台大醫院YouTube、台大校友中心官網、台大校友雙月刊官網

延伸閱讀:

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

苦練馬拉松,卻連1公斤體脂肪都瘦不掉?教練點破運動真相!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深靜脈血栓藏風險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血管疾病,下肢腫脹、浮青筋都是常見症狀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比防腐劑還毒!食安專家揭「1添加物」重創腸道健康、害慢性發炎

三立新聞網
02

乳癌不再最可怕!醫揭更年期後 女性頭號殺手 最大威脅是「它」!

TVBS
03

別再看體重!「1數字」才決定健康:太多害心梗、三高

三立新聞網
04

男左腹痛月餘,竟是直腸癌第3期!無血便、便祕、無家族病史,也要提高警覺

華人健康網
05

男吞嚥困難竟是雙癌警訊!3個月分階段治療,成功根除食道癌與肺腺癌

華人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5月就驗出黃麴毒素!「福源花生醬」再檢驗仍超標 衛生局勒令停產回收

CTWANT

福源顆粒花生醬多批產品黃麴毒素超標 竹市衛生局令停產開罰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腸病毒新生兒重症增2例 4天大男嬰染伊科病毒不治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酷聖石冰淇淋「漂白水當白開水」供客人飲用2人就醫 台中食安處勒令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想靠肉毒變美?盧建勳醫師公開「9大黃金部位」:調對位置很重要!

姊妹淘

與死神拔河成功 44歲壯年男奇蹟重生

台灣好新聞

「夏季憋尿」恐釀泌尿道感染!醫示警7、8月飆高峰 5類人注意

TVBS

聲音沙啞、走路喘,竟是氣管癌找上門!切除氣管與螺旋式重建手術,重拾健康

華人健康網

在飯店「光腳洗澡」也會染HPV?「病毒疣」成因、預防方式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

陸男小便不停尿出蟲子 檢查揪出元兇:出在內褲上

CTWANT

孩子最愛的風味優格、早餐穀片不健康?!哈佛醫生揭露8款「偽健康食品」:容易造成腸道發炎

媽媽寶寶

夏天也會著涼?中醫推薦五大生活法,避免寒氣從冷氣、冰飲入侵

姊妹淘

暴雨釀災!類鼻疽創歷年新高:4大傳染病齊發,你該懂的雨災防疫3關鍵

康健雜誌

夏季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5大高風險因素,反覆感染恐「2疾病」跟著來

華人健康網

打造無歧視醫療!桃醫愛滋照護 9成感染者達U=U目標

中天電視台

平衡感和壽命長短有關?簡單「1動作」預測你的死亡風險

康健雜誌

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條文8月1日上路 6大配套1次看

NOW健康

52歲男為投票忍牙痛引蜂窩性組織炎 家人急送醫保住一命

健康醫療網

上週新增2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 其中1名早產男嬰死亡

NOW健康

薑不只是配角!營養師曝:每天攝取適量…可控血糖降發炎

中天電視台

中醫看低血壓 常見4種不良習慣引起

康健雜誌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網
影音

蟲蟲危機! 南投農夫咽喉有異物 竟是4公分水蛭

民視新聞影音

子宮瘜肉、肌瘤會影響受孕!醫揭「3成女性當心病變」非經期出血是警訊

優活健康網

陪伴出院、長照不中斷 亞東推「Home Easy Go」專案

NOW健康

子宮肌瘤、子宮息肉切除新利器!拋棄式子宮鏡冷刀精準又安心,守護子宮

華人健康網

研究揭「黃金睡眠區間」!每少1小時增9%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4人誤喝消毒水掛急診 醫師:絕對不要催吐

NOWnews 今日新聞

久站族注意!腳麻腰痛是警訊,5大久站族職業病及正確的居家舒緩方法

有醫靠

模擬人腦學習記憶! 陽明交大研發晶片仿人腦神經突觸

NOW健康

南部暴雨!4大傳染病疫情加劇 清理家園落實防疫3步驟

NOW健康

家族病史、重度吸菸2關鍵族群 肺癌篩檢3周年翻轉期別

NOW健康

誤將漂白水當開水下肚!醫示警正確急救1招

NOWnews 今日新聞

日走7000步享6大好處 蒼藍鴿:CP值最高

NOWnews 今日新聞

遺體泡水塔12小時!醫:飲用恐害腸胃感染 煮沸也不安全

中天電視台

誤用「假壯陽藥」不只傷肝腎! 藥師:恐引起2大致命疾病

潮健康

新生兒腸病毒再添2重症!5天大男嬰染「伊科11型」不治

中天電視台

暴雨狂炸中南部!災後積水「恐釀11種疾病」醫警告:4種可能致命

造咖

睡眠品質差小心腦淋巴系統功能下降!影響記憶力恐失智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每口都是挑戰!近7成長者吞嚥困難、邊吃邊嗆:避開3種NG食物+3招軟食技巧,讓爸媽吃得香又營養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