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失智症!曾任3醫院院長,妻寫書談照護心聲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歷任衛生署長以及三大醫學中心院長,自己卻成了病人。退休後,林芳郁與失智症搏鬥,新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由林芳郁夫人、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執筆,敘述林芳郁如何從醫院決策領導人,變成了生病之後的他。
林芳郁猝然生病,太太林靜芸在照顧之餘,想要替他完成心願:捐款在台大外科成立林芳郁教授基金會,協助外科醫師的養成教育及進修。林靜芸寫下照護歷程,也希望所有照護者因此獲得勇氣與希望。
林芳郁投身醫界逾40年,史無前例地先後擔任了台大(2004~2008)、榮總(2009~2015)、亞東(2015~2021)醫院院長。其子、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曾提到,林芳郁接任管理職後,立志成為優秀的醫院CEO,每晚捧著彼得.杜拉克等人的管理著作研習。
拒收紅包、勇於改革,做別人沒辦法做的事
性格耿直的林芳郁,在擔任台大心臟外科主任期間,改良開刀房的「排刀制度」,打破依醫師資歷安排手術順序的潛規則,避免每次資淺醫師都要等到麻醉醫師下班後,才排到刀房,延宕治療。根據「台大校友中心」刊登的林芳郁自述,「我自己熬過那段艱苦,提醒自己『不讓下一代受這種痛』。」
林芳郁的父親林洪燦,是宜蘭羅東鎮首位外科醫師,曾叮嚀內向的他:「只要是對的事,就該理直氣壯的去做。」這句話從此成為林芳郁的人生座右銘。
林芳郁為了提高病人存活率,致力推動「醫療到院前雙軌救護」,並親自到各地扶輪社演講募款、向政府申請經費,協助設立全台首創的緊急醫療團隊(EMT)。
升任台大醫院院長後,他以身作則、拒絕收賄,有效根除早年在醫界盛行的「紅包文化」,讓病人不分貧富貴賤都能獲得平等的診治機會。他也在台大醫院建立創傷醫學部、呼吸中心及輸血中心,籌設台大兒童醫療大樓及癌症醫學中心。
擔任台北榮總院長期間,林芳郁持續勇於改革的作風,啟動重粒子設置,並快速批准外科部的申購,引進當時最新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系統。他曾表示「要凸顯北榮的價值,做別人沒辦法做的事。」
與太太個性互補,相約下輩子再做夫妻
林芳郁就讀台大醫學系期間,結識後來成為全台首位女外科醫師、被稱為「整形教母」的林靜芸。不擅言詞的林芳郁,當年透過作文表達對林靜芸的愛慕之情後,在國文老師熱心撮合下開始交往,攜手共度至今。
兩人個性互補,林靜芸直率敢言,林芳郁則內斂穩健。彼此除了在醫學領域上互相交流,生活中也互相影響。林芳郁受到愛運動的林靜芸影響,開始活動筋骨,即使不出門,也會在家使用跑步機。愛閱讀的林芳郁,讀到好書也會向林靜芸分享。
當林靜芸開刀後眼睛痛到睜不開,心情沮喪,林芳郁每晚念《佐賀的超級阿嬤》給她聽,讓她開心。林芳郁常主動找林靜芸討論《紐約時報》報導,兒子林之晨乾脆幫她申請電子帳號,讓她養成每日閱讀整份《紐約時報》的習慣。
讓林靜芸印象深刻的是,林芳郁當上台大醫院院長後,第一件事竟是直奔岳父林秋江的墓前上香告知。林靜芸表示:「我父親最大的願望是當上台大教授,他(林芳郁)一直記在心裡。」兩人鶼鰈情深,深情相約下輩子再做夫妻。
曾任3醫院院長卻生活簡樸,從不開名車
根據台大醫院YouTube頻道影片,林靜芸於受訪時提到,林芳郁跟其他外科醫師不同,做事總是「一步一步慢慢來」,開刀謹慎仔細,成功率高。遠赴沙烏地阿拉伯進行醫療援外時,他的作風讓當地醫療團隊印象深刻。
林芳郁雖先後掌管台大、榮總,以及亞東醫院,直到2021年才結束逾40年的醫界生涯,私下生活卻非常儉樸。兒子林之晨在Facebook發文分享,林芳郁不開名車,皮夾、皮帶一用就是幾十年,「他(林芳郁)的親身示範,深深影響我的價值觀、人生選擇。」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台大醫院YouTube、台大校友中心官網、台大校友雙月刊官網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