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道」之名行「滅絕」之實?以色列正透過民族主義合理其攻擊行為
國際社會在民粹主義浪潮的推波助瀾下,走向極化與對立,標籤式語言已不再是民粹領袖用於國內政治操作的手段,更成為國家之間發動衝突藉口的依歸。
在衝突之外,以色列可以說是當今國際社會民族主義的代表,不論是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或伊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經常以對方有反猶傾向作為攻擊行為的解釋。
納坦雅胡誓言保護德魯茲人,下令攻擊敘利亞政府軍
近日,敘利亞政府軍進入以「德魯茲人」為主的「蘇偉達地區」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下令對蘇偉達附近的敘利亞部隊與軍事設施發動攻擊。對此,敘利亞政府表示, 以色列應對此攻擊及後果負全部責任。
而這也是自阿賽德政府垮台後,敘利亞軍隊首次進入蘇偉達地區。
敘利亞在阿薩德政府垮台後,政權陷入真空狀態,以色列多次以維護德魯茲人及伊朗威脅,對敘利亞發動攻擊。今年2月以色列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發動大規模的空襲行動,更是震驚全球。
根據BBC的報導,納坦雅胡警告,「他不會容忍任何針對敘利亞德魯茲人的威脅,並要求徹底解除蘇韋達和其他兩個南部省份的軍事統治。」
以色列此次發動攻擊起源於德魯茲人與貝都因人的社區衝突,德魯茲人是敘利亞的少數民族,其宗教是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即使後續敘利亞政府表示已出兵平定衝突,然而仍有許多德魯茲人受到殺害。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襲擊事件增加
在歐洲各國公開譴責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非人道行為後,以色列仍未改善對加薩地區的處境,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周二(15)表示,最近幾周以色列的定居者與安全部隊對巴勒斯坦人的殺害和襲擊事件有所增加。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自從以色列實施鐵牆行動以來,已有超過3萬的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人權高專辦表示,自1月以來,巴勒斯坦人或其財產遭到757起定居者襲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
以色列國防部長擬建立「只進不出」的人道主義城市
日前,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提議在拉法廢墟上建造的「人道主義城市」,稱此計畫是為安置這些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該計畫迅速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法律專家和學者都認為該計劃嚴重違反人類罪。
卡茨表示,他已命令以色列軍方準備在拉法赫城的廢墟上建立一個營地, 巴勒斯坦人進入前要經過「安全檢查」,一旦進入將不允許離開,並由以色列軍方控制周邊地區。
根據衛報的報導,納坦雅胡周一在白宮發表講話稱,「他們想留下就留下,想離開就離開」,並稱美國和以色列正在與其他國家合作,為巴勒斯坦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以色列前總理:人道主義可能成為種族滅絕
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表示,「人道主義城市將會成為一座集中營,強迫巴勒斯坦人進入將是種族清洗,同時難民營象徵以色列戰爭罪刑的升級。這些攻擊是戰爭罪,一個龐大的團體以最殘酷、最犯罪的方式組織、策劃了持續不斷的行動。」
民族主義與反猶主義是以色列對他國侵略的藉口
在國際法上,國家主權是不容許他國干涉的,國家之間除了自衛權及違反絕對法以外的攻擊行為都是違反國際法的。而加薩問題早已不是單一的領土問題,更涉及以色列民族主義的擴張,甚至以反猶主義去塑造對立,合理其攻擊行為。
國際社會若持續對以色列的行為置之不理,未來國家之間的衝突有可能仿造以色列模式,將入侵行為合理化。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