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拔管不等於放棄治療!ICU醫師陳志金揭3真相:別再指責家屬和醫生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趙俐雯 圖/Freepik
拔管不等於放棄治療!ICU醫師陳志金揭3真相:別再指責家屬和醫生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指出,民眾對急診及加護醫學常抱持錯誤觀念,到底什麼是「拔管」?拔的是什麼管子?「拔管」就是放棄治療嗎?《康健》編輯部為你整理完整說明。

不少人受到連續劇情節所誤導,常以為拔管就等同於「放棄治療」,讓不少家屬對於臨終的決策充滿疑慮、感到不安心。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10日在Facebook發文,破解關於急診與加護病房、拔管的常見迷思,希望能導正民眾積非成是的觀念。

醫揪3錯誤觀念:拔管、停止CPR跟你想的不一樣

1.ICU醫師是「加護病房重症醫師」,不是急診室醫師

陳志金指出,雖然同樣都要面對急重症的病患,但急診是醫院接收病患的入口,ICU加護病房則是醫院的後線單位,兩者並不相同,因此,ICU醫師也不是急診室醫師。

2.拔管未必代表病患即將死亡

陳志金說明,其實醫院內最常說的「拔管」,通常是指患者的病況改善後,經評估,可以「移除呼吸器的氣管內管」。另外,他也表示,日前看到新聞報導把「移除餵食的鼻胃管」稱呼為「拔管」,恐會導致民眾觀念更加混淆。

3.不做CPR,並不是放棄治療

陳志金表示,他多次解釋,「面對無法救治、心跳停止的病人,不實施CPR(心肺復甦術,包含壓胸和電擊),其實是讓病人自然的走(AND, allow natural death),並不是放棄治療!」

當無法救治的病人發生心跳停止,就已經是死亡狀態。陳志金認為,CPR治療不僅會額外增加病人痛苦,也沒有什麼助益。因此,若病患心跳停止後,家屬選擇不繼續CPR,並非放棄治療,而是「不再阻止死亡的自然發生。」

陳志金指出,這時不應該指責家屬「放棄」病患,「使用『放棄』這個字眼,是增加家屬的心理負擔、內疚與自責。」

別再說「拔管後死亡」,醫:是生命終止才拔管

陳志金在文中澄清:拔管並不是放棄治療、病患也不是「拔管後死亡」。當病患已無法挽救、失去心跳與生命跡象時,醫護人員才會進行拔管,而不是如大眾常誤解的「拔管後病人才斷氣」。

真正拔管後死亡的情況,其實是「撤除維生」。不過,他建議別再使用「拔管後死亡」這個說法,而應改稱「不治死亡」。

陳志金說明,「不治」並非醫護人員「不治療」病患,而是治療無效。病患之所以死亡,是因為病情已惡化到無法以醫療手段治癒,導致生命無法延續、自然終止,與「拔管」這個動作毫無關聯。

畢竟,奪走人命的是疾病,將死因歸咎於「拔管」其實是錯誤解讀,與事實不符。

加入【康健雜誌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血壓正常值?看懂血壓標準&年齡對照、高低血壓範圍

留住外籍看護人員,不只是薪水!日本搶才做對了什麼?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