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surf 員工為什麼哭泣?科技巨頭的 AI 人才戰正在扼殺矽谷創業文化
今年矽谷充滿戲劇性的事件之一,就是幾個月前,OpenAI 打算以 30 億美元收購 AI 新創公司 Windsurf,但因為微軟對部分條款提出異議,導致交易延宕。最後,Windsurf 執行長 Varun Mohan 與 Google 達成一項價值 24 億美元的交易,讓 Google 順利獲得 Windsurf 的技術與部分核心員工。
《華爾街日報》報導,聽到被 Google 併購的消息後,一些 Windsurf 的員工就「哭了起來」。這個場景,也成為今年 AI 人才戰極具象徵性的時刻。
「反向收購」策略正在衝擊 AI 新創
Windsurf 並非唯一案例,而是整個矽谷正在經歷的普遍現象。這種 Google 以 24 億美元挖走 CEO 與核心研究團隊,並且獲得技術與知識的「反向併購」(reverse acquihire)新模式,開始成為科技巨頭的新武器。這種作法效率極高,因為既能快速獲得核心研究團隊,又能避開傳統併購審查與反壟斷的地雷。
然而,原本就在新創公司內的工作者卻成為受害者。像是 Windsurf 的第二號員工 Prem Qu Nair 就向媒體透露,Google 在提供聘用通知時,會要求員工放棄已歸屬的限制性股票(RSU),導致員工最終收益僅剩當時股權價值的 1%,凸顯這種「買人不買公司」的模式,會讓拚搏多年的員工面臨血本無歸的困境。
科技巨頭人才戰導致矽谷創業精神斷裂
科技巨頭激烈的人才戰,不只影響工作者的收入,也正在大力衝擊矽谷的新創文化。過去,矽谷一直建立在「高風險換取高回報」的理念之上,創業者與員工之所以願意拋下高薪、投入不確定的夢想,只因他們相信一旦公司成功,大家都能共享成果。
然而,現在這個理想開始被徹底破壞,因為在核心團隊與技術被科技巨頭掏空後,留下的員工與早期支持者卻一無所有,導致許多原本敢於加入高風險新創公司的人很可能會更加重視其他選擇。例如,這些人才可能會直接加入大型科技公司,這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一條更安全的路線,但同時也會讓新創企業逐漸萎縮。
長遠來看,這將導致矽谷的創新被集中在少數幾家巨頭手中,減少多元性與創新活力。
AI 人才市場的極端競爭
在這場人才戰中, Google、Meta、Microsoft 與 OpenAI 不惜互相挖角,開出動輒數百萬美元的年薪加股票。AI 研究人員更一夜之間成為科技界的「超級巨星」,擁有如職業運動員般的合約待遇。
然而,Windsurf 員工的淚水,正在敲響科技產業的警鐘,提醒科技巨頭的金錢遊戲正在衝擊創業文化,讓冒險與共享成功的精神正在瓦解,也可能讓矽谷的創新土壤不斷流失。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WSJ》1、《WSJ》2、《Business Insider》、《Business Focus》,首圖來源:Unsplash。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