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泌尿道結石急診激增!每10人有1人中 半夜腰痛是警訊

NOW健康

更新於 09月06日23:15 • 發布於 09月07日05:00 • 辰蘊如 報導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高溫氣候不斷襲來,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的門診就常遇到36歲上班族小林的案例:連續2年都因血尿、左腰劇痛而半夜掛急診,檢查後發現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所致。第1次幸運地在服用止痛藥並大量飲水後,隔天順利排出米粒大小的結石;再次發作卻因結石過大,最終需要接受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才得以解決。反覆發作的案例顯示泌尿道結石絕非偶發事件,更需要積極預防。

台灣結石發生率驚人 復發機率高達7成

蔡樹衛醫師表示,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區,是結石好發地區。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人患有結石疾病,發生率相當驚人。高溫環境下出汗量大幅增加,導致尿量相對減少,是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泌尿道結石可能出現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不同部位,而曾經發生過結石的患者,5年內復發機率更高達50%到70%,因此定期追蹤檢查及預防復發格外重要。

結石的臨床症狀主要包括劇烈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等,有時也會伴隨發燒、寒顫、腹脹、腹瀉、反胃嘔吐等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結石大小、位置、是否造成尿路阻塞及有無併發感染密切相關。蔡醫師在診治時會根據患者症狀、結石大小位置、尿路阻塞程度及感染情況來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醫親授防結石3秘訣 補充水分是關鍵

蔡樹衛醫師強調,泌尿道結石的預防重於治療,關鍵在於充足水分攝取、飲食調控和適度運動3大要素。台灣常見的結石成分主要是草酸鈣結石(約佔75%)及尿酸結石(約佔15%),針對這兩種結石類型,蔡醫師提供以下具體預防建議:首先是增加水分攝取,建議每日至少飲用3000毫升水分且需平均分配、少量多次飲用,睡前也應適量補充水分(心臟病及腎臟病患者須先諮詢醫師)。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尿液濃度,大幅降低結石形成機會,同時有助於已形成的小結石自然排出。

患者的飲食應限制如菠菜、濃茶、濃咖啡、巧克力、堅果類、豆類製品、草莓等高草酸食物的過量攝取,並控制鹽分以減輕腎臟負擔;適當補充鈣質讓其與草酸結合,降低草酸結石形成風險;尿酸結石患者則應避免內臟、海鮮、豆類等高普林食物;多攝取檸檬、柳橙、橘子等富含檸檬酸的水果,有助於抑制結石生成。

此外,適度運動能促進小結石排出,但應避免過度劇烈運動,運動後務必及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蔡樹衛醫師特別提醒,一旦出現結石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接受專業診治以獲得適當治療,並建議每半年至1年定期回診追蹤,維護泌尿系統健康。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火燒心與吞嚥困難 醫師解析預防與治療方法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滿週年 衛福部擬訂「運動台灣」目標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