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維他命B、C、D過量補充小心中毒,怎麼吃才對?

康健雜誌

更新於 17小時前 • 發布於 17小時前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梅緣緣 圖/photoAC
維他命B、C、D過量補充小心中毒,怎麼吃才對?

70歲阿公不喝酒卻肝指數異常,竟是吃維他命惹禍。長期攝取過量維他命可能造成肝臟受損,肝發炎指數飆高。維他命如何補充才健康?

維生素(維他命)種類多,衍生的保健食品品項不勝枚舉。從常見的維他命C發泡錠、B群、綜合維他命等等,近年來也愈來愈多人補充維他命D保健品。不過,維生素不是多吃多健康。

日前一名48歲中年男子為保骨本,每天吞下2~3顆的維他命D,結果出現嗜睡、頻尿等症狀,後續更被親友發現在家倒地不醒,送醫才發現是維生素D中毒引起的高血鈣症狀。

維生素有兩種:水溶性與脂溶性,補充過多會怎樣?

人體的運作須仰賴維生素,但如果量太多就有可能因身體無法代謝,導致中毒,而人體代謝維生素的能力和維生素屬於「水溶性」或「脂溶性」有關。營養師邱世昕表示,常見的B群與維他命C屬於水溶性,而維生素A、D、E、K則為脂溶性。

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因本身溶於水,人體攝取後若有喝下足量的水即可排除,例如吃完B群後排尿發現尿液變成金黃色,即為身體無法全部吸收所導致,中毒機率低。不過脂溶性維生素可溶於脂肪,但不溶於水,因此光靠喝水難以代謝,服用過量就可能導致中毒。

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及脂溶性兩大類,其中脂溶性維生素因難以靠喝水排出,若補充過量,可能導致噁心嘔吐及頭痛等中毒症狀。圖片來源 / Pexels

像是不少民眾擔心出現骨質疏鬆,選擇購買維他命D補充。邱世昕表示,確實有近90%的國人體內缺乏足量維生素D,但一不小心「補過頭」,即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頭痛,以及高血鈣導致的嗜睡與意識不清等症狀。

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薛光傑表示,臨床上很少遇到維生素中毒的個案,吃一般原型食物很難發生維生素攝取過量導致中毒,大部分中毒的患者都是因為「補充品吃太多」。若不幸因補充過多特定維生素而出現相關中毒症狀,最怕就是傷到心臟及腎臟,因此民眾服用維生素後若出現身體不適,有症狀應盡速就醫。

舉例來說,如果患者出現維生素D中毒,「停止攝取」是重點。到院後也會打點滴,以生理食鹽水注入血管,加速排除體內過多的維生素D。另因人體經陽光照射後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患者也應避免曝曬在太陽下導致症狀加劇。

市售維他命補充品琳瑯滿目,你的身體真的需要嗎?

如果要使用維生素補充品,邱世昕提醒,應遵守多數保健食品「1天1顆」的原則,照瓶裝標示服用,即可避免因過量服用導致維生素中毒的問題,並選擇大廠製造、有經原廠測量有效劑量的產品。

針對民眾常選購的維他命保健品,專家也提出以下建議:

‧ 維他命C:具抗氧化的效果,一般市售的咀嚼錠或發泡錠,維生素C含量多半為500~1000毫克,但人體所需維生素C每日攝取100~500毫克即可,多食無益,建議可少量補充,並在吃飯時以1~2份水果做搭配。邱世昕指出,體內維生素C含量過高,反而會增加身體氧化壓力,攝取過多維生素C也可能增加腹部不適、腹瀉及腎結石等風險。另有許多民眾認為服用維生素C補充品,可減緩感冒症狀並加速恢復,對此薛光傑指出,除了軍人或運動員等大量消耗體力的職業,補充才較有效果,一般民眾服用效果有限。

‧ B群:不少B群補充品劑量高,身體短時間內難吸收,建議可選擇「緩釋型」吸收效果較佳。並建議睡前服用,身體較有足夠的時間吸收,但若產品有添加牛磺酸助提神,建議在早上服用。

‧ 維他命D:避免購買超過800 IU國際單位的產品,並盡量挑選純維生素D而非魚肝油,降低服用過量的風險。如果有缺鈣或骨質疏鬆問題,也可購買單純的維他命D或添加鈣的品項;若一般身體健康的民眾擔心維生素D服用過量,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吃鮭魚、鯖魚、鰻魚等魚類,以及蛋奶製品,讓身體可以擁有足夠的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即可。

不過,因每個人的狀況及體質各有不同,對於個人該補充什麼樣的維生素補充品較為合適,邱世昕及薛光傑皆建議,民眾有需要仍應諮詢醫師及營養師。

什麼食物富含維生素?如何正確補充?

薛光傑強調,維生素過猶不及都不好,一般健康成年人維持「均衡飲食」即可,不建議服用維生素補充品。因為補充品提供的營養較單一,從飲食中攝取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素。例如相較於單吃B群保健品,直接吃紅蘿蔔除了有維生素B外,還能攝取到β-胡蘿蔔素及纖維等營養素。

圖片來源 / 康健編輯部

以下是日常飲食中,富含各類維生素的食物及19歲以上成人每日上限攝取量:

‧ 維生素A:動物肝臟、起司、蛋、高油脂魚類、牛奶、紅蘿蔔等,主要可維持暗處視覺、維持免疫系統健康等。每日上限攝取量不得超過3,000微克。

‧ 維生素B:糙米、燕麥、牛奶、深綠色蔬菜、動物肝臟、堅果、南瓜、魚類等,可幫助鐵質吸收、營養素轉化等。其中,維生素B6每日上限攝取量不得超過80毫克、維生素B3(菸鹼素)不得超過35毫克、葉酸不得超過1,000微克、膽素不得超過3,500毫克。

‧ 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木瓜、草莓、彩椒、深綠色蔬菜等,可以促進傷口癒合、維護牙齦健康、以及改善鐵質吸收等。

‧ 維生素D:動物肝臟、魚類、牛奶、蛋等,可以維持骨質含量、維持人體免疫力等。每日上限攝取量不得超過50微克。

‧ 維生素E:堅果種子、油脂類、水果等,有抗氧化、保護心血管等作用。每日上限攝取量不得超過1,000毫克。

‧ 維生素K:深色蔬菜、納豆、泡菜、動物內臟等,有助於促進凝血功能、骨骼健康等。

延伸閱讀:

雙眼無法對焦、看東西變兩個?醫揭老年複視關鍵,中西醫聯手改善視力

不靠新藥、不必手術!醫揭防失智「黃金雙法寶」,研究證實可啟動腦袋自癒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02

不只花生!8種食物藏黃麴毒素「害肝癌」 醫示警:高溫也殺不死

三立新聞網
03

越滑越笨!愛看「1種片」恐傷腦 醫:決策力、專注力都退化

三立新聞網
04

1天喝2杯珍奶!百公斤男得糖尿病 靠1招逆轉「不用再吃藥」

CTWANT
05

知名藝人傳猛爆性肝炎 醫揭「關鍵危險信號」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wk
要走也要抓這倆冥醫跟著走!走路右兩腳趾才會麻痛,給高七賢脊椎斂財勳看!醫術爛視錢如命,半年內拿我練兩刀微創,五次止痛術又亂植滑脫彈簧!瞎搞到腰臀腿內骨頭整日極度酸麻痛冰冷無力無法入眠,鼻水直流!這些都是術後隔天就有的症狀,還裝無辜哄騙是術後症候群!再去高長庚加害饒看診說這要開骨融合!術前晚還跑來問我你到底怎麼了?刀後症狀更嚴重,三天就被趕出院!還賊笑回:-)你開刀前就是這樣子啦!花了上百萬還被搞的不成人樣,妻小遭大罪,命也開沒了!人心真的要夠惡,才能大賺黑心錢!🤕🤕🤕
2024年01月17日14:22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好狀態不用靠紅豆水!營養師推薦「傳太醫」:代謝穩、氣色好、上班族都說讚

姊妹淘

08月02日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施予善意的機會

Heho健康

台大醫院減肥祕笈曝!8周甩5公斤!這顏色蔬果是燃脂幫手

健康2.0

咖啡渣丟垃圾桶?丟錯最高罰6000!直接當肥料恐把花種死

健康2.0

春季必看!專家揭5大「防曬養膚祕訣」 讓你美美出門快樂回家

健康2.0

連醫師都天天吃!這種豆營養完勝黃豆:降膽固醇、防腸癌、護心血管

健康2.0

放3周還活著!專家曝蛤蠣吐沙、蛤蠣保存最有效方法 加1物肉質更鮮美

健康2.0

他做超慢跑竟椎間盤突出!醫示警:3種人別做超慢跑 恐害膝關節損傷

健康2.0

台大營隊活動疑食物中毒18人就醫 衛生局:依法命業者暫停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國健署今天起擴大B、C肝篩檢對象 預估200萬人受惠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高血糖影響「性福」?醫示警:陰道乾澀、勃起困難也是糖尿病警訊!

健康醫療網

大雨積水恐釀疫情! 「這樣做」防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與登革熱

健康醫療網

中藥房危機!藥師抗議中藥販售解釋令,衛福部回應:分工不涉調劑

Heho健康

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夏天總是難睡?「吃對營養+睡前儀式」雙管齊下,養好心神能入睡

姊妹淘

不是臉!「1部位」最早老化 一跌倒死亡率高達20%

三立新聞網

情緒、環境、病毒 中醫觀點談生活中的毒

民視新聞網

每日掉髮逾 1、200 根須注意!就診「這科別」找病因避免禿頭惡化

Heho健康

台灣棒球得冠軍 中醫師做一件事情應援集氣

民視新聞網

你累了嗎?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你

民視新聞網

炒菜油選錯「有害物質下肚」!7款植物油比較 高溫爆香傷身

TVBS

體感溫度恐破45℃!熱傷害高峰期來臨,3招輕鬆防中暑

康健雜誌

「1眼疾」沒在用3C也可能會得! 醫籲患者:趁早介入、積極治療,延緩「視」界末日來臨

每日健康

64歲男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醫揭「無聲傷腎」禍首

健康醫療網

天氣熱還是鼻塞!4招防換季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

1天喝2杯珍奶!百公斤男得糖尿病 靠1招逆轉「不用再吃藥」

CTWANT

醫起看/別變「老」爸!營養師揭男性更年期5大警訊

EBC 東森新聞

以為洗腎併發症!貧血真兇竟是大腸癌 醫:糞便顏色、形狀有異立刻檢查

三立新聞網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呼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 讓每位母親都能安心哺乳

優活健康網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響應千禧之愛倡導「蔬果佔一半 健康有保障」邁向健康與永續共好

優活健康網

植髮就能一勞永逸?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醫師破解常見5大迷思

華人健康網

代謝慢害你瘦不下? 中醫師教按「這6穴位」消水腫、排宿便又加速燃脂

常春月刊

40歲後拉警報!久蹲馬桶站不起來恐「1疾病」上身 4大癥結肌肉快速流失

三立新聞網

掉髮是洗髮精用錯?壓力禿會自己長回來?醫揭5大迷思:恐疾病警訊

優活健康網

大罷免風波延燒醫界》成大醫學院院長被點名接部長 「成大幫」將主導衛福部?

信傳媒

子宮移植能助部分不孕婦女懷孕生子,但仍有風險

科技新報

國健署攜手國際抗癌聯盟交流取經 共創全民防癌新未來

NOW健康

代謝下降難瘦身!中醫師授「3大減重秘訣」消滅體脂肪 生冷食物少吃

常春月刊

如何避免遇到恐怖情人?精神科醫師示警:如果決定分手6點要注意

華人健康網

冏!18洞打一半常「尿遁」3熟男揪團看泌尿科 一查「攝護腺」出問題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