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今天起擴大B、C肝篩檢對象 預估200萬人受惠
台灣曾是肝病大國,肝癌,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首位43年,今年癌症死因前三位也包含肝癌。台灣自2011年起,將B、C型肝炎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至今,肝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顯著下降。國健署指出,今天起擴大免費B、C肝篩檢對象,1986年以前出生至79歲者終身可篩一次,預估200萬人受惠。
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首位43年,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推動「健康台灣」政策,目標2030年達成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與癌症希望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舉辦座談會,共同探討乳癌、子宮頸癌、肝癌等防治策略,
國健署透過新聞稿指出,自2003年修正癌症防治法後,即開始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推出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及肺癌等5項癌症公費篩檢,並在2016年起加入國際抗癌聯盟(UICC),希望藉由國際經驗交流,深化癌症防治。
另外,肝癌部分,預防及治療B、C型肝炎是降低肝癌發生率的關鍵。國健署表示,台灣自2011年將B、C型肝炎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45至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篩檢。
國健署指出,根據統計,肝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均呈現下降趨勢,與2004年相較,標準化死亡率已下降45.5%,標準化發生率已下降41.7%;至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標準化死亡率,與1998年相較已下降61.2%。
國健署從今年8月起擴大免費B、C肝篩檢對象,為1986年以前出生至79歲者終身可篩一次,預估200萬人受惠。
國健署呼籲,面對癌症,每名民眾都可採取積極、具體行動,包括戒除或避免吸菸、嚼檳榔、飲酒過量等有害健康的習慣,維持健康體重,均衡飲食與規律活動,增強抵抗力。此外,符合篩檢資格者應定期接受檢查,切勿因忙碌而錯失早期發現的黃金時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