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突高燒紅疹注意! 當心恙蟲叮咬引發腦膜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65歲的陳先生今年4月清明節返鄉掃墓後,開始發燒、畏寒、頭痛與咳嗽,每天高燒至39℃,一週後,身體前胸與後背陸續出現紅色斑丘疹,他自行至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急診求診,雖血氧正常,但白血球、肝腎功能異常,合併脾臟腫大與鼠蹊部出現約2公分的無痛焦痂。胸部X光發現雙側輕微肺炎,腰椎穿刺則顯示為無菌性腦膜炎,未驗出常見病原體。感染科主治醫師蔡宛庭考量其曾清理祖墳雜草、登山健行,有野外活動史,加上典型症狀,懷疑是恙蟲病,遂給予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幾日後症狀明顯緩解,肝腎功能也恢復正常,最終PCR檢驗證實為恙蟲病所致,順利康復出院。
恙蟲傳染力強 立克次體經恙蟎叮咬入侵
蔡宛庭醫師說,恙蟲病是由恙蟎攜帶的立克次體感染所致,「別來無恙」一詞便源於早期疾病流行的問候語。恙蟎幼蟲體積極小,會經由皮膚表層刺吸體液,傳染立克次體,常見宿主包含鼠類、哺乳類與鳥類,是人畜共通疾病之一。
症狀多元難分辨 恐併發腦膜炎與呼吸衰竭
恙蟲病傳播主要來自戶外接觸蟲媒,常見症狀為高燒、頭痛、盜汗、咳嗽、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另有衣物遮蔽處出現焦痂,數日後可見紅疹。嚴重時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腦膜炎與呼吸衰竭。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 1%至60%,取決於併發症嚴重程度與治療時機。
台灣病例漸增 戶外活動要特別注意
根據疾管署統計,台灣2024年全年共通報 257例 恙蟲病,2025年截至4月初已有 10例,預估進入夏季後,隨戶外活動頻繁,案例將大幅增加。好發地區包含花東、離島、高屏與南投等山林草叢環境。
恙蟎常棲息於草叢、灌木叢及動物巢穴間,其幼蟲肉眼難辨,易藏匿於衣物縫隙。進行掃墓、健行、露營等活動時,一旦防護不足,感染風險大增。
穿長袖、塗防蚊液 高燒合併焦痂快就醫
蔡宛庭醫師提醒,戶外活動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靴子與手套,並於裸露皮膚塗抹防蚊液,活動後盡快沐浴與換衣。若出現高燒、肝功能異常、身體焦痂,合併野外活動史,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地點與時間,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