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粧品 PIF 第二階段上路!7 月起嬰兒用牙膏選購資訊更透明、更有依據
為加強化粧品品質監管,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 2025 年 7 月正式啟動「化粧品產品資訊檔案制度(Product Information File, PIF)」第二階段,納管品項將涵蓋嬰兒用化粧品、眼唇產品、牙膏與漱口水(非藥用)等,此制度要求廠商須於產品上市前建置完備產品資料並經合格專業人員進行安全評估確認;這項制度不僅是產業端的合規準則,也與消費者權益息息相關,消費者選購時的資訊依據、產品使用後的追溯依據,都將更明確、有跡可循。
什麼是 PIF?簡單理解對你我有何影響
PIF即「產品資訊檔案制度」,是指廠商須針對上市產品預先建立的產品資料備查機制。
其內容涵蓋:
- 成分來源與製程說明
- 使用建議與保存方式
- 標示設計、注意事項與產品用途
- 微生物、安定性與安全性檢驗資料
- 第三方合格人員完成的風險評估
雖然消費者無法直接查閱這些文件,但當發生產品爭議(如過敏、不良反應、違規標示)時,PIF將是主管機關調查的重要依據,並可加速釐清責任歸屬。
為何特別關注嬰兒用、牙膏與眼唇產品?
此次第二階段擴大納管的品項,正是與嬰幼兒、黏膜部位或長時間接觸的化粧品類型密切相關,這些產品使用風險較高,包含:
- 嬰兒用乳液、屁屁膏:皮膚屏障發育未成熟,對刺激成分耐受性低
- 牙膏、漱口水(非藥用):容易誤吞,若成分未明確標示,恐影響口腔與腸胃黏膜
- 眼線筆、眼影、唇膏:接觸黏膜或接近眼口部位,更需留意保存與防腐劑標準
這些類型的產品在選購與使用上,應特別留意「標示成分是否清楚」、「產品是否來自合法業者」、「是否有使用後注意事項與保存期限」。
消費者選購安心 4 重點:即使不能看到 PIF,也能這樣做
- 認明合法製造/進口商資訊:應完整標示中文名稱、地址、聯絡方式,有問題時才能追蹤與通報
- 詳閱產品標示內容與成分表:成分過多或含有不熟悉物質時,可先查詢來源或諮詢專業人員
- 購買後妥善保存包裝與發票:若產品發生問題,這些資料將有助於進行申訴或通報
- 發生過敏或不適時主動通報1919:衛福部消費者諮詢專線 1919 可提供協助,促進產品監督機制優化
PIF 制度倒數一年,產業應盡早啟動佈局
根據衛福部公告,PIF 制度將於 2026 年 7 月起全面適用於所有化粧品品項,包括乳液、精華、底妝類等皆須建檔完備後方可上市,這不僅是合規的基本門檻,更關係到品牌新品能否如期進入市場;標準認證指出:許多中小型品牌雖已意識到法規制度,但在配方資料溯源、標示用語使用、微生物報告準備及跨部門溝通等層面,仍常遇到執行瓶頸,若未及早展開準備,將可能導致產品延遲上市,甚至因未符規定而被要求下架。
制度落實的最終目的是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安全」,也讓真正重視品質的品牌有機會脫穎而出;無論是企業端的佈局,或消費者端的辨識,唯有共同理解制度、重視標示、關注資訊,才能共同邁向更安全、更透明的產品選擇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標準認證諮詢
・PIF 必備 16 項資料懶人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