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面對校園權力不對等,怎麼知道自己被霸凌了?心理師這樣說

常春月刊

更新於 07月30日06:51 • 發布於 10小時前

台師大日前爆發「抽血換學分」爭議,該校女足隊員控訴教練以扣學分威脅選手配合研究抽血、受試費用上繳球隊等,事件震驚全台。台師大亦透過聲明證實,女足隊員長期遭遇言語威脅與心理壓力,目前全案正在調查中。

在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下,學生可能面臨來自老師、學校高層等的霸凌卻難以察覺、容易陷入自我懷疑,最後選擇默默承受傷害。張宇傑諮商心理師表示,當吃、睡、人際關係和課業表現出現變化,就要提高警覺,也可向身邊親友求助,要記住自己不是一個人。

壓力讓身心皆受傷 4面向有異常要留意

張宇傑心理師表示,壓迫者常用言語施壓,像是威脅「不配合就不給你學分」,或是提出的要求超出學生應盡的義務,卻包裝成「因為你是校隊」、「學生本來就該這樣」。受害者可能擔心拒絕後被針對或被視為異類,「當有這種勉強、『不得不去做』的感覺,其實就是正在被壓迫的徵兆。」

人面臨壓力時,身體會率先發出抗議。張宇傑心理師說明,首先吃、睡會出現異常,也就是「跟平時不太一樣」,例如吃不下或暴飲暴食、失眠或睡太多等。同時受害者的情緒波動也會變得明顯,容易憤怒、走心,可能把情緒轉嫁給身邊人,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此外,壓力可能也會影響課業表現,「但不一定是變差,也有人覺得面對霸凌太痛苦了,選擇躲到學業中認真唸書,成績反而進步。」他也建議,學生可以比對現在和一個月、三個月前的自己,在以上4個面向是否有所變化,辨識自己是否正處在壓力的環境。

長期遭壓迫容易陷自我懷疑 用4招應對霸凌

當發現自己可能遭受權勢霸凌,張宇傑心理師提醒,學生要堅信「這不是自己的錯」。長期的壓迫容易讓學生質疑自己,覺得學長姐都做得到,自己是不是「太脆弱」,但任何孩子都不應承受來自老師或教練的壓力和控制。他也列出了調適情緒和應對霸凌的4個方法:

  • 對照過去經驗:如果感到任何的委屈、不安,可以思考國小、國高中時期的老師或教練是否也有類似要求,試著比對過去和現在的經驗,以此相信目前的狀況是值得被看見的。
  • 向可信任的第三方傾訴:例如他系同學、家長或學校的心輔師,而非壓迫者或同樣遭壓迫的同學。與不同領域或輩分的局外人交流,有助於學生看清不合理之處。
  • 蒐集證據:當發現情況「怪怪的」,可以開始記錄、保留所有對話紀錄,包括聊天截圖、錄音等,不需立即公布,但可作為未來申訴或調查的重要證據。
  • 尋求專業協助:當明確感到受傷、自責或不舒服時,建議可以使用心理衛生資源。心理師可提供照護、陪伴和創傷修復,精神科醫師則可協助處理身心方面的症狀。

向人傾訴時,受害學生可能會覺得「講一次痛一次」,張宇傑心理師指出,創傷經驗有如手臂上有個爛掉的傷口,訴說自己的過去就像切開傷口消毒上藥,確實會感到疼痛、不舒服,但這也是傷口正在痊癒的過程。除了以上4步驟外,還要謹記一個重要原則:「不要讓自己獨自承受,社會可以形成一個安全網,一起接住很辛苦的自己。」

壓迫者也有好的一面 懷疑他霸凌是對的嗎?心理師解答

老師、教練在學生心中不一定完全是壞人,可能也曾經對自己有恩,讓學生心情複雜。張宇傑心理師建議可以拿一張紙,一邊寫下老師或教練的「好」,一邊寫下他的「不好」,接著分別折起其中一邊、只看另一邊,看看自己會不會過度同理對方,或是只在意對方的不好。

第三步最為關鍵,學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因對方的好,而「勉強」自己不去談對方的不好。「人對每一個人都可以同時存在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情緒。不要因為看到他的不好就全盤否定,也不要只看到好的地方,就刻意忽視他所造成的壓迫。應該將紙張攤平,看『一個完整的人』所展現的各種面向。」

身邊親友該怎麼做?先傾聽、不質疑、再提供協助

當得知受害學生的遭遇,家長或身邊的親友可能也不知所措。張宇傑心理師建議可採取以下3步驟,給予支持和陪伴:

  • 多傾聽,不急著解釋:重要的不是「嘴巴」,而是「耳朵」,學生在訴說時,應提供穩定的情緒支持,例如說「真的讓人很難過」、「很不容易」,或感謝對方選擇信任自己,避免說「你要放下」、「想正面一點」等無益的空話。
  • 當下不質疑、不提供建議:絕對不應質疑學生的任何想法、情緒和感覺,例如問「你當初為什麼不拒絕?」要記得學生在壓迫下其實沒有太多選擇空間,這些話只會讓他們更受傷;也不要急著給出建議,像是應該退學、轉校、報警等。
  • 在對方主動詢問後提供協助:當孩子抒發完情緒,主動詢問「我該怎麼辦」時,可以幫助他們整理思緒和事情經過,一起了解校內的輔導或申訴管道;若情形嚴重,經學生同意後可陪伴他們報警。提供建議時,應以「這是我的想法,你可以聽聽看」的說法,邀請孩子共同進行決策,保持關係的平等,避免讓他們再次感受到壓迫。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小六生「樂樂球棒打老師」被警察帶走掀爭議,心理師4分析盼親師多些合作,讓孩子做最大受益人
·雲林校園暴力!男女小學生爆發衝突,隔天父親衝校園,把對方打成血尿、腹部挫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3歲男以為消化不良 醫一查竟是「直腸癌第三期」!3大警訊曝光

三立新聞網
02

週末補眠小心了!「睡這時數」死亡率飆3.5倍:易中風、糖尿病

三立新聞網
03

他做超慢跑竟椎間盤突出!醫示警:3種人別做超慢跑 恐害膝關節損傷

健康2.0
04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05

指甲有黑線恐是癌?專家解答:「1種情況」才要擔心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Rin
霸凌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身邊沒有任何人可以/願意幫你😔
2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白天吃很少,晚上卻忍不住翻冰箱?」營養師揭關鍵錯誤:你晚餐蛋白質不夠!

姊妹淘

早餐怎麼吃?「這款經典三明治」超NG 營養師:沒有蔬果又高糖

TVBS

感到疲憊和性功能下降?醫:當心是男性荷爾蒙失衡警訊

健康醫療網

台中翁懷疑媳婦偷錢又下毒!大腦萎縮異常 醫揭真相

TVBS

大林慈濟慶25週年 齊心清掃校園、關懷家訪

TCnews 慈善新聞網

早餐吃三明治超NG?營養師揭「3常見組合」吃錯餓更快

三立新聞網

夏天反而更容易抽筋? 醫:「這些小動作」可改善

健康醫療網

放假睡到飽?研究:睡超過「O小時」恐害大腦退化 尤其憂鬱症患者更明顯

常春月刊

火氣大怎麼辦?「8大清熱退火食材」一次看 檸檬、牛奶都上榜

常春月刊

別再追逐青春,學會善待自己:從早餐吃肉開始,活得有趣、有尊嚴,人生下半場更有力!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公園走路就夠?台灣銀髮族僅4成活動量足夠…86歲爺每周健身2次:1年後拿掉助行器「還能小跑步踢球」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疼痛別亂吃止痛藥!這9種情況請立即就醫,醫提醒:找出病因比止痛更重要

常春月刊

你「腋下」如何?他忍40年體香膏遮不住狐臭 醫揭「3類食物」會加重體味

三立新聞網

眼屎顏色藏祕密! 黃綠膿、泡沫絲狀全是疾病徵兆

CTWANT

她餐餐「白粥白吐司+豆腐乳」,1個月後疑失智!缺乏「1營養素」恐腦病變:延誤就醫救不回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只喝茶不喝水」恐致二次中風!醫:身體脱水釀禍 一天別喝超過3杯

健康醫療網

夜間小腿抽筋恐是慢性病警訊 專業醫提醒:嚴重恐需洗腎

CTWANT

運動鞋怎麼選?掌握這幾招輕鬆搞定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肺部驚見「毛玻璃結節」!她收健檢報告嚇哭 醫曝真相:不是癌症

TVBS

化粧品 PIF 第二階段上路!7 月起嬰兒用牙膏選購資訊更透明、更有依據

潮健康

膠原蛋白怎麼選?營養師解析3大選購重點,補充蛋白質多一分安心

潮健康

週末補眠小心了!「睡這時數」死亡率飆3.5倍:易中風、糖尿病

三立新聞網

戶外活動突高燒紅疹注意! 當心恙蟲叮咬引發腦膜炎

健康醫療網

指甲有黑線恐是癌?專家解答:「1種情況」才要擔心

三立新聞網

不只是辛香料!醫揭「這1料理配角」是秘密武器 打開免疫代謝新戰場

三立新聞網

孩子,網路遊戲怎麼那麼吸引你? 從了解背後的原因與需求開始

信傳媒

安寧療護病人不吃不喝可以嗎?畢柳鶯:別再「以愛之名」提供食物

優活健康網

每週2次香菇=記憶保護傘?新加坡研究這樣說!

常春月刊

想在床上更持久?泌尿科醫激推「4大助攻食物」 雞蛋、堅果上榜

常春月刊

乾眼症愈來愈嚴重?醫點名「4大環境殺手」 冷氣、戶外全中招

常春月刊

天熱猛灌冰水恐更熱,還害代謝慢!中醫師激推「4大消暑食材」 便祕族別錯過

常春月刊

89歲嬤寫信給戰死戀人、向亡夫報告女兒結婚消息…「漂流郵局」專收地址不詳信件:像「打給天堂的電話」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不是過敏!他狂打噴嚏就醫竟是特殊「鼻炎」醫示警2類人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補充肌酸有助免疫系統抗癌?專家教您怎麼吃

常春月刊

不只是小病!子宮肌瘤恐讓妳難懷孕

常春月刊

富貴包是什麼?會消失嗎?原因、症狀解說!

Hello醫師

早餐怎麼吃才對? 營養師揭「三大重點」避開常見陷阱

CTWANT

43歲男以為消化不良 醫一查竟是「直腸癌第三期」!3大警訊曝光

三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