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7歲沈玉琳驚傳「猛爆性肝炎」!上周錄影已爆瘦…急性肝衰竭怎發生?4症狀+2數據揪致病元兇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17小時前 • 發布於 17小時前

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翻攝自沈玉琳的御琳軍臉書

綜藝主持人沈玉琳周一(7/29)驚傳疑因猛爆性肝炎就醫,一度傳出併發腦水腫昏迷、住進加護病房,但貼身助理回應沈玉琳是因為身體不適赴院檢查,並未住加護病房。最新消息則傳出他意識清晰、也無腦水腫。據了解,沈玉琳長期患有B型肝炎,上周錄節目時才分享自己2個月瘦身17公斤成果,但也被發現面色蠟黃、看起來很累,卻疑是猛爆性肝炎的前兆。

57歲的沈玉琳是演藝圈出了名的搶錢王,除了主持、通告、代言,每年平均還會接20場尾牙,2年前入圍金鐘獎時受訪就透露手上有大直、五股、內湖、林口等5棟房產及3台名車,總資產高達上億。

上周沈玉琳錄TVBS網路節目《T爆大事件》,訪談中才提及靠168間歇性斷食結合超慢跑,加上嚴格控糖控碳,2個月瘦了17公斤。他自述過去體重曾超過80公斤、體脂過高、肝指數亮紅燈,滑YouTube看到超慢跑教學影片,才決定展開改變。沈玉琳還笑說女兒才10歲,自己得活久一點,打趣瘦身動力是怕「老婆拿遺產去養別人」。

不過上周進棚錄影時,他被發現面色蠟黃、氣色不佳,整個人感覺很累,據《聯合噓!新聞》報導,沈玉琳身旁好友透露,事發前他已連續3~4天沒食慾,原以為是疲累導致,補眠就好,但久睡仍無法舒緩不適症狀,才被老婆芽芽硬拉去就醫。

▲沈玉琳先前體重一度飆破80公斤,靠控制飲食與超慢跑才成功瘦身。(圖/取自沈玉琳臉書)

猛爆性肝炎致死率8成,為什麼會發生?

據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衛教資訊,所謂的「猛爆性肝炎」正式的醫學名稱為「急性肝衰竭」,是指肝細胞突然大量死亡,造成肝的排毒、代謝、製造等功能下降甚至喪失,若沒有適時接受治療,有高達8成的致死率,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許多人以為猛爆型肝炎就是「爆肝」,其實不是單純熬夜就會發生,但仍有因果關係,例如降低免疫力、加重肝臟負擔、影響藥物代謝等,使人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或藥物性肝損傷等。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能發生猛爆性肝炎,如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過量飲酒,甚至過量服用常見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鎮痛解熱藥,也可能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

另外,如罹患代謝異常疾病、中暑、熱衰竭等,都可能導致猛爆性肝炎,不過最常見的還是因為罹患「病毒性肝炎」,包括A、B、C、D、E型肝炎,都可能因發炎太過厲害,導致肝細胞大量死亡而發生。

猛爆性肝炎初期症狀有哪些?

猛爆性肝炎的初期症狀包括其他肝病常見的「噁心、嘔吐、腹脹、胃口變差、右上腹不舒服,容易倦怠、疲勞」等,接著出現黃疸、眼睛變黃、茶色尿,再來腹部水腫、腳腫、皮膚瘀青。

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老年醫學科主任吳立偉指出,當肝功能指數飆高時,代表肝臟處在發炎狀態,要趕緊揪出兇手,除了安排更仔細的抽血檢查,還要了解是不是B肝或C肝帶原者?有沒有服用會讓肝臟發炎的藥物?

確認基本資料後,則要進一步安排超音波檢查,看看有沒有脂肪肝、肝纖維化,甚至有沒有腫瘤。「要確定肝有沒有問題,絕對不是只看肝功能指數,一定要全面監控所有因子,才能真正掌握肝臟狀況。」

GOT、GPT?只看「肝功能指數」還不夠

許多人以為肝功能指數檢查正常,就代表肝臟沒有問題,但吳立偉強調,所謂肝功能指數GOT(又稱為AST)、GPT(又稱為ALT)是一種存在於肝臟細胞內的酵素,在肝臟細胞發炎、遭受破壞時,會跑到血液之中,所以將這兩個指數稱之為肝臟「發炎指標」,會比功能指標更為貼切。

這兩個數值會因為眾多因素變化,像是B肝病毒會造成肝功能代償失調導致指數上升;或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酗酒、濫服藥物等,也會造成肝臟發炎;還有許多中廣身材者常有的脂肪肝,也會造成數值上升。因此,肝臟機能變化牽連甚廣,絕對不是光看表面上的數據就能解釋一切。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指出,由於肝臟沒有神經,因此常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肝臟負責身體的垃圾清除與解毒、排毒,即使已經發炎、纖維化或長腫瘤,依舊不吭聲地繼續努力工作,出現可察覺的症狀,像是疲倦、黃疸、水腫、意識不清等,到這時候才治療,通常都來不及了。

許金川說,當急性肝炎發作時,為了促進肝臟組織修復,可以攝取比平常多 1.5 至 2 倍的蛋白質,如魚、肉類、牛奶等,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性油脂及膽固醇。此外,也可以多吃水果,以增進維生素的攝取。

而最好的保肝之道就是,沒有B肝帶原或抗體,就應該趕緊打疫苗;如果有B、C肝一定要定期追蹤,必要時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此外,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才能避免走上肝癌之路。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省錢防老」大錯特錯!熟齡權威:越節儉,大腦老越快!為自己「浪費」才能讓子孫真正孝順

1天水果怎麼吃?「1份」怎計算?營養師圖解15種夏日水果份量:「這種」一顆下肚就超標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健康指南:注意肝警訊

肝病是國人常見的「沉默殺手」,初期症狀如倦怠、食慾不振、眼黃膚黃易被忽視,卻可能默默進展為嚴重肝硬化或肝癌。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不只花生!8種食物藏黃麴毒素「害肝癌」 醫示警:高溫也殺不死

三立新聞網
02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03

越滑越笨!愛看「1種片」恐傷腦 醫:決策力、專注力都退化

三立新聞網
04

1天喝2杯珍奶!百公斤男得糖尿病 靠1招逆轉「不用再吃藥」

CTWANT
05

乞丐要錢你會給錢嗎?行為專家揭真相:心思細膩的人會「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詹培晃
可能吃壯陽藥有關
11小時前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減脂關鍵不只飲食!5種「燃脂效率最高」運動公開,冠軍讓你能躺著繼續瘦

姊妹淘

老翁成天妄想「媳婦偷我的錢」 結果竟是失智症併發精神行為症狀

台灣好新聞

好狀態不用靠紅豆水!營養師推薦「傳太醫」:代謝穩、氣色好、上班族都說讚

姊妹淘

08月02日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施予善意的機會

Heho健康

台大醫院減肥祕笈曝!8周甩5公斤!這顏色蔬果是燃脂幫手

健康2.0

咖啡渣丟垃圾桶?丟錯最高罰6000!直接當肥料恐把花種死

健康2.0

春季必看!專家揭5大「防曬養膚祕訣」 讓你美美出門快樂回家

健康2.0

連醫師都天天吃!這種豆營養完勝黃豆:降膽固醇、防腸癌、護心血管

健康2.0

放3周還活著!專家曝蛤蠣吐沙、蛤蠣保存最有效方法 加1物肉質更鮮美

健康2.0

他做超慢跑竟椎間盤突出!醫示警:3種人別做超慢跑 恐害膝關節損傷

健康2.0

台大營隊活動疑食物中毒18人就醫 衛生局:依法命業者暫停作業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國健署今天起擴大B、C肝篩檢對象 預估200萬人受惠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台大營隊傳食物中毒 18人就醫

中華日報

肯定防治 國際抗癌聯盟來台取經

中華日報

眼神洩健康警訊!醫示警4徵兆「大腦退化初期現象」

CTWANT

異常掉髮速就醫 延誤恐永久損傷

中華日報

少年清包皮反卡龜頭 腫痛3天才就醫

中華日報

微脈衝青光眼雷射 穩控眼壓

中華日報

高雄夢時代設心理快閃站

中華日報

治療犬陪伴 撫慰病患及家屬

中華日報

高血糖影響「性福」?醫示警:陰道乾澀、勃起困難也是糖尿病警訊!

健康醫療網

大雨積水恐釀疫情! 「這樣做」防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與登革熱

健康醫療網

中藥房危機!藥師抗議中藥販售解釋令,衛福部回應:分工不涉調劑

Heho健康

藥理學家周泰廷專欄/夏天總是難睡?「吃對營養+睡前儀式」雙管齊下,養好心神能入睡

姊妹淘

不是臉!「1部位」最早老化 一跌倒死亡率高達20%

三立新聞網

情緒、環境、病毒 中醫觀點談生活中的毒

民視新聞網

每日掉髮逾 1、200 根須注意!就診「這科別」找病因避免禿頭惡化

Heho健康

台灣棒球得冠軍 中醫師做一件事情應援集氣

民視新聞網

你累了嗎?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找上你

民視新聞網

炒菜油選錯「有害物質下肚」!7款植物油比較 高溫爆香傷身

TVBS

體感溫度恐破45℃!熱傷害高峰期來臨,3招輕鬆防中暑

康健雜誌

「1眼疾」沒在用3C也可能會得! 醫籲患者:趁早介入、積極治療,延緩「視」界末日來臨

每日健康

64歲男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醫揭「無聲傷腎」禍首

健康醫療網

天氣熱還是鼻塞!4招防換季過敏

NOWNEWS今日新聞

1天喝2杯珍奶!百公斤男得糖尿病 靠1招逆轉「不用再吃藥」

CTWANT

醫起看/別變「老」爸!營養師揭男性更年期5大警訊

EBC 東森新聞

以為洗腎併發症!貧血真兇竟是大腸癌 醫:糞便顏色、形狀有異立刻檢查

三立新聞網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呼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 讓每位母親都能安心哺乳

優活健康網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響應千禧之愛倡導「蔬果佔一半 健康有保障」邁向健康與永續共好

優活健康網

植髮就能一勞永逸?壓力引起的掉髮會自然恢復?醫師破解常見5大迷思

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