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白袍高血壓是真高血壓、假高血壓?醫師來解答

Heho健康

更新於 11月12日06:15 • 發布於 11月12日08:15 • 黃慧玫

50 多歲女性因血壓偏高前來就診,測量血壓值為 170/100 mmHg,休息 5 分鐘再量,血壓上升到 176/105 mmHg,3 分鐘後再測,血壓又上升到 180/108 mmHg。

患者自述,幾個月前因為血壓偏高,服用了兩種藥物,之後常感到頭暈無力,在家量血壓,發現血壓偏低 106/62 mmHg (正常血壓值 120/80 mmHg),認為自己是「白袍高血壓」而自行停藥。

近期在家量測時發現血壓又高,大約 162〜165/96〜100 mmHg,於是赴醫就診,沒想到血壓比在家高許多,且越量越高。經病史、理學檢查、心電圖、血液等檢查,判斷患者平時就已達高血壓,需藥物治療。

而「白袍高血壓」效應,確實讓她在醫院時的血壓比平時高出許多,於是改給一種高血壓藥物。之後追蹤,在醫院血壓大約 148/95mmHg,在家約 128/80mmHg,但感覺較之前舒適,沒有頭暈無力等現象。

什麼是「白袍高血壓」?如何避免發生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出,「白袍高血壓」是指在平時在家量血壓,血壓值都在正常範圍,但一到醫療院所量,血壓就達到高血壓的標準,甚至出現血壓越量越高的情況。

高血壓標準:

收縮壓大於 140 mmHg 或舒張壓大於 90 mmHg。

何一成解釋,這是因為在家感覺較安心放鬆,而到醫療院所看到穿白衣的醫護人員,就自律神經緊張,體內並釋放壓力荷爾蒙,引發血壓上升。不過,有嚴重的焦慮或恐慌者,即使在家測量血壓,也可能因緊張而血壓飆高。

測量血壓時,如果想要獲得較為準確的數值,何一成建議,到醫療院所時不要立刻量,先坐著休息 10〜15 分鐘,等到覺得身心較放鬆時再量,同時也可多量幾次給醫師參考評估。

「白袍高血壓」也可能變成真高血壓

他提醒,有白袍高血壓者千萬別輕忽平時的血壓。研究指出,在醫療院所量血壓數值偏高的人之中,大約有 1/5 屬於白袍高血壓,一旦在放鬆的環境時,血壓又正常;白袍高血壓患者大約 1/3 在追蹤 2〜3 年後,會演變為真高血壓。

同時,因為在醫療院所量到的血壓數值較高,倘若沒有平時測量的數據可供參考,就有過量用藥的可能,導致病人服藥後平時血壓過低,產生頭暈、無力等副作用,甚至造成跌倒受傷。

何一成呼籲,因此,有白袍高血壓者也應留意自身的血壓變化,而非放任不管,才能辨別是否真的有高血壓。此外,若經常感受到壓力,心臟血管會產生長期變化,也就就容易變成真的高血壓。

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

・年長者
・有高血壓家族史
・有抽菸喝酒習慣者
・體重過重
・缺乏運動者
・飲食重口味者
・高血脂
・高血糖

高血壓無症狀,應隨時留意避免傷「心」

高血壓不一定有明顯症狀,較難自行察覺,有些患者只是偶爾出現頭暈、頭痛、心悸等症狀。但即使沒有不適也要留意血壓變化,長期血壓高會損害體內器官,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可輕忽。

何一成提醒,高血壓如需要用藥,應測量各種狀況時的血壓值,以及了解患者的身體與心理狀況,選擇適合的藥量,以免發生血壓過低的狀況。

若有血壓問題時,應養成定時在放鬆環境量測血壓的習慣,並在就醫時提供醫師參考。用藥期間也應留意是否有不適症狀,若有應儘早回診,讓血壓能控制在合適範圍。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血壓不量不知道,一量嚇一跳!血壓超標卻無感 中風、腎衰竭慢性病跟著來

打破迷思!忽視高血壓等於霸凌心臟 高血壓未必一輩子吃藥?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4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