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起疹子癢到睡不著、差點輕生! 醫揭「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風險群:20-40歲女性上班族最多

每日健康

發布於 2024年12月18日03:58

潮健康/林昱彣

若「蕁麻疹」長時間未消退,恐與食物過敏無關?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邱瑩明主任受訪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簡稱CSU)為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影響層面不只限於外貌和發癢感,更會全面衝擊患者的生活品質。

宛如數百隻螞蟻在身上爬行!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危害不容小覷!

「急性蕁麻疹」通常由食物過敏引起,典型症狀包括皮膚突發性的紅腫、瘙癢,並伴隨類似蚊子叮咬後的疹子。至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主要源於免疫系統的異常,且會反覆出現。兩疾病的病灶,可能出現於各個部位,以紅腫與搔抓感為主,發作時可能搔癢如如數十隻螞蟻在身上爬行。

不少民眾誤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輕視為一時的過敏反應;邱瑩明主任強調,當症狀反覆出現並持續超過6週,就得懷疑是否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此時應立即前往免疫風濕科檢查,獲得較為全面且有效的治療。由於該疾病可能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有關,通常會建議患者進行血液檢查,以排除紅斑性狼瘡或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等合併症。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成因? 醫示警:6大族群風險較高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與常見的食物過敏反應不同,可能與免疫系統失調、致使「肥大細胞」變得過度敏感有關。邱瑩明主任解釋,肥大細胞為負責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在沒有任何外部刺激的狀況下,肥大細胞自行活化並釋放出過敏物質,進而引發皮膚的紅腫與瘙癢。

邱瑩明主任指出,免疫系統失調容易發生於壓力較大者、容易緊張或焦慮者、日夜顛倒者與睡眠品質較差者等;臨床上則發現該族群大多為20-40歲的年齡族群,其中又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約為1:2。統計顯示全球約4千萬患者,而我國約有20-25萬患者。

影響睡眠、心情、工作表現! 她患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度想輕生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若發作於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患者可能面臨巨大的社交壓力,甚至有民眾會誤以為蕁麻疹具傳染性。由於症狀的不可預測性以及外觀的變化,容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引起焦慮、憂鬱情緒。另外,患者反覆發癢與搔抓,也可能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導致工作時的表現不盡理想。

邱瑩明主任表示,此前曾收治一名不到30歲的年輕女患者,因蕁麻疹反覆發作導致憂鬱症,甚至一度有輕生的念頭。「這位患者歷經多次治療,成效都不盡理想,甚至因此罹患憂鬱症。她告訴我,這次如果再看不好,我這邊就會是她的『最後一站』!」

當時邱主任一度以為病人有輕生的念頭,還好病人指的是若無效就不再治療。所幸在與邱瑩明主任討論後,決定使用更積極的治療控制病灶,不僅發癢與外觀症狀明顯改善,該患者的睡眠品質也獲得提升,憂鬱症症狀也獲得明顯改善。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治療免擔心? 各線治療幫助患者積極控制病灶

談到治療,邱瑩明主任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診治主要分為三大階段:第一線治療通常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抑制過敏反應的發生,第二線治療則是將抗組織胺的劑量增加至標準劑量的四倍,也就是說一般是一天一顆抗組織胺可以吃到一天四顆,約有半數患者可以獲得控制。若無法有效控制的患者也無須擔心,目前也有第三線及第四線也有藥物可接力治療,患者仍有希望可積極的清除病灶。

千萬別放棄治療! 醫:持續治療有望改善7成搔癢症狀、注意這件事

「鼓勵患者切莫別放棄治療,若進入第三線或第四線治療後,患者仍有機會改善癢感與膨疹等、可更積極的清除症狀。」邱瑩明主任進一步指出,患者持續用藥半年,睡眠品質與心理健康也可以獲得一定改善。也提醒患者,若治療後出現不適可主動告知醫師,以利透過副作用管理減少治療負擔。

邱瑩明主任再以一名30歲工程師患者為例:該患者因長期工作高壓,罹患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期間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病情仍未獲得有效控制。經邱瑩明主任診斷後,決定不放棄,使用更積極的藥物治療;症狀大幅減輕,夜間不再因為劇烈搔癢而甦醒,晨間的工作表現也隨之提升。

過度飲食限制讓病情惡化?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必懂5件事

最後,邱瑩明主任呼籲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癒後應主動採取以下5大措施,幫助疾病控管、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1. 保持正常作息。作息規律對於免疫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生活上應避免熬夜,維持固定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免疫系統的恢復。

2.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幫助提升免疫力、減少壓力。建議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以維持身體的健康。

3.做好壓力管理。壓力是免疫系統失調的重要因素,透過規律作息、享受休閒活動等方式,達到壓力管理的效果。另外,應避免過度工作,以免因過勞導致免疫系統失調。

4.保持均衡飲食。許多患者誤以為蕁麻疹的症狀是由食物過敏所引起,因而對日常飲食進行過度限制;事實上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完全與食物過敏無關,錯誤的飲食禁忌反而可能導致患者營養不良。

5.遵從醫囑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如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需要穩定且長期服藥控制。患者切勿自行中斷治療,如對療程有任何想法,應主動與醫師討論,醫病齊心擊退疾病陰霾。

目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已有多元的治療可供選擇,患者若經一二線治療仍無法有效改善症,亦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要採納更積極的方式控制疾病。透過藥物選擇,有效控制蕁麻疹的症狀、大幅提升生活質量絕非夢想。邱瑩明主任提醒,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應積極與醫療人員合作,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或聽從錯誤的治療方式,以免引起症狀惡化。

本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提供

FA-11332257

延伸閱讀:

日本蘋果病疫情延燒,該取消旅遊行程嗎? 醫示警:3類人要避免前往疫區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罹病壓力「僅次於癌症」! 醫曝:「3要1不」原則有望清零病灶

延伸閱讀
大腸癌篩檢不只為了早期發現!醫示警「這種息肉」易癌化 1公分內就要小心
射精後「聖人模式」持續多久?醫揭4因素影響恢復期 1習慣恐更糟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