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準媽媽必看!專家揭5大待產包必帶品,僅「一卡行李箱大小」隨時帶著走

每日健康

發布於 2024年12月12日08:44
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

▲ 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提醒準媽媽們,在準備待產包時,可以先詢問醫院與月子中心所提供品項,並且採用滾動式調整。〔圖/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提供〕

文/記者呂佳恆

準媽媽歷經懷胎十個月,終於要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其中「準備待產包」可說是一大難題,尤其從何時開始準備、哪些是必備物品、該如何打包等都是準媽媽常見的疑問;面對網路上各種推薦和攻略,整理起來更是一頭霧水。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指出,媽媽們只要把握5大關鍵原則,就能一次解決待產包的各種疑難雜症。
首先,準備待產包之前,得先確認幾項事項,包括生產醫院以及月子中心是否有提供相關物品。其次,生產的方式也會決定於待產包所準備的用品,若還是無法確認,準媽媽也不用過於擔心,至少先帶齊以下5項待產包必備用品,包括生產文件、個人物品、產後護理包、泌乳用品、寶寶物品,後續與醫院、月子中心核對項目時再來調整,也不至於為時一晚。

準媽媽坐月子前必看! 待產包必帶這5大物品

準備待產包第一步驟,就是先得備好所有的生產文件,畢竟屆時從辦理住院、出院到申請寶寶的出生證明等過程,都會需要爸爸和媽媽雙方的證件。因此,包括夫妻雙方身分證、準媽媽的健保卡、媽媽手冊等都得先確認且準備好,尤其提款卡和現金也不能少,以防臨時住院或急診等需求,才不會發生手忙腳亂的狀況。

除了生產文件之外,準媽媽們入住月子中心後,最重要就是要記得攜帶個人用品,包括貼身衣物、免洗內褲、襪子、外套、帽子、保溫杯、外出衣物等,可依據自己習慣準備相關用品,畢竟好不容易順利生產,產後更要懂得好好照顧自己、保持好心情,以最舒適的狀態入住月子中心。
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準媽媽們都可能面臨產後的傷口疼痛,在照護上更要注意細菌感染的問題。環球敦品泌乳顧問陳思庭表示,待產包必不可缺的的還有產後護理包,包括看護墊、產褥墊、日用及夜用衛生棉、哺乳內衣、生理沖洗罐等,可先準備少量備品為主。另外,產後因子宮內膜、傷痕等因素所產生的分泌物,也就是所謂的「惡露」,可事先準備產褥墊,屆時依據惡露量選擇合適的尺寸。

親餵哺乳塞奶、乳頭敏感怎麼辦? 泌乳專家揭必備「2好物」

「哺乳時容易產生的疼痛與傷口,是我們比較注重的部分!」陳思庭指出,產後面臨的首要課題就是哺乳,無論是親餵或擠奶,都容易因乳頭頻繁刺激造成乾燥受損,甚至不熟悉親餵方式造成傷口,因此乳頭修護產品也是待產包必備物品。
另外,嘗試親餵母乳時,乳頭容易敏感,這時可使用純植物性成分的乳頭修護產品,幫助滋潤修護,也可達到預防乾燥的目的,若不慎受傷或有症狀時,則建議使用動物性油脂的「羊脂膏」,幫助隔離以保護傷口。
陳思庭提及,「卵磷脂」也是準媽媽最容易忽略的必備品,以泌乳師角度而言,都會建議準媽媽們一定要記得補充,主要因卵磷脂能避免乳汁結塊導致塞奶問題,且能幫助乳腺暢通,因此,更能幫助想親餵母乳的準媽媽們解決哺乳卡關問題。

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

▲ 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提醒準媽媽們,待產包可以採用行李箱得方式進行收納,方便又明確。〔圖/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提供〕

先別急著準備吸乳器! 得看產後媽媽哺乳條件再決定

許多準媽媽在準備待產包時,最大的疑問就是不知道是否得先準備好吸乳器,一方面擔心擠奶需求,另方面又擔心派不上用場。陳思庭對此表示:「還是得看產後媽媽哺乳的條件再來決定!」

陳思庭指出,若是首次生產,因奶水累積速度較慢,加上初乳較為黏稠,通常都得等到一週後,乳房型態才會慢慢通順,屆時再來決定是否需要吸乳器也不晚。尤其若部分媽媽條件還不足,這時吸乳器太早介入,可能會造成乳房水腫,甚至塞奶、發炎等問題。
待產包必備的最後一項用品就是「寶寶物品」,建議先詢問生產醫院或診所,以及月子中心是否有提供相關寶寶物品再來選購或準備較佳,不過從寶寶外出服、包巾、奶嘴、配方奶、奶瓶等最基本的寶寶物品,都可先做足功課,包括尺寸、品牌以及材質等,了解後再來陸續準備,在日後需要使用時也更容易上手。

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

▲ 環球敦品泌乳顧問陳思庭認為,對於媽媽們來說,產後首要課題為哺乳,也因此乳頭修護產品、卵磷脂必帶。

待產包什麼時候可開始準備? 專家建議:最晚36週就要備齊

事實上,待產包中屬於消耗性的用品,也建議準媽媽們少量準備,畢竟醫院、月子中心配備齊全,且購買方便,屆時有需求時再補充就可以。不過,陳思庭也提醒準媽媽,待產包在懷孕最後一個月就可開始陸續準備,最晚36週就要準備齊全,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準媽媽們可善用各種不同顏色及大小的收納包,也可按照天數分裝方式,收納於行李箱,屆時出現陣痛、破水等生產徵兆時,能夠直接一卡行李箱推著走,增加轉移陣地時的便利性。

延伸閱讀:
準媽媽注意! 《JAMA》驚曝:孕婦每天半杯咖啡 孩子平均「縮水2公分」
女性越晚生風險越高? 高血壓、糖尿病機率翻倍漲! 國健署:高齡孕婦必做「6件事」

延伸閱讀
大腸癌篩檢不只為了早期發現!醫示警「這種息肉」易癌化 1公分內就要小心
射精後「聖人模式」持續多久?醫揭4因素影響恢復期 1習慣恐更糟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3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