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的AI實戰錄 從客服革命到專屬模型的轉型策略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02日05:03 • 發布於 07月01日16:00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當你站在捷運月台上,手機突然跳出一筆莫名的扣款通知,焦急之中,你打開電信客服專線──接下來的幾秒,你會怎麼選擇?是按9找專人,還是選擇AI對話?

這一刻的猶豫,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所有企業共同面對的抉擇。這背後,牽動的是客服效率、顧客滿意度,甚至是整個組織的營運成本與競爭策略。當全台灣面對消費者的企業,都在思考AI是否能「取代真人」,真正的問題其實不是要不要換掉人,而是:怎麼用AI讓服務變得更快、更好。

台灣大哥大就是走在這場轉型前線的企業之一。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從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出發,把這場客服革命的邏輯講得清楚又深刻:AI不是為了省下人力而存在,而是為了「回到顧客真正在意的那件事」──效率。

客服革命,從效率思維突破傳統迷思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多數人都認為,找專人服務比較有效率,但企業現在仍舊大舉的投資AI客服,希望能夠減省人力成本。

在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共同的疑問,若客戶明明都想找真人服務,為何還要投資AI客服?

就像我們早就習慣用ATM取代臨櫃,不是因為討厭真人,而是因為ATM更快、更準,不用排隊、不用等待。那麼為什麼在客服電話中,還有那麼多人急著找真人?其實是因為現行的客服體驗並不好,選單又長又繞,聽到最後一項,早已忘了自己要按幾號。

據此,蔡祈岩直接破解了這個迷思:「客戶真正要的不是真人服務,他們要的是一個有效率的服務。」

現有的系統讓客戶困在「信用卡請按1,銀行服務請按2」的選單迷宮中,聽完冗長選項卻忘記需求對應的數字,進錯選單還得重新來過。「這種用電話總機的自動總機方式,其實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服務模式。」蔡祈岩指出,現在的轉接系統原本是設計來取代接線生,並非用於客戶服務。

因此,當台灣大哥大開始重新想像客服系統的可能性時,不只看重「是否能用AI」,而是從一開始就把「效率」和「服務的細緻度」放在一起思考。

他們把客服系統拆解為三個層次,逐步導入AI能力。

第一層,是順應年輕世代溝通習慣的文字客服──不必等待、不用重複說明,訊息來去之間,效率就自然提升了。

第二層,是語音辨識與身份驗證,用來處理結構化的常見問題。正如資訊長蔡祈岩所說:「AI不是透過你的回答知道答案,而是在驗證你答得對不對。」

第三層,則是AI直接處理客戶需求,特別是在真人客服忙線時,能即時接手、解決問題,不讓顧客久候。

但這還不是全部。即使是在人工接線環節,AI也能發揮驚人的助攻力。台灣大哥大的客服人員在與客戶通話時,螢幕上同步跳出AI推薦的國際漫遊方案,減少查找時間;通話結束後,AI則自動生成逐字稿與摘要,讓客服人員省下大量紀錄時間,還能避免人為遺漏。這些應用不只是加快服務流程,更是全面提升顧客服務體驗的起點。

蔡祈岩稱這些為「低垂果實」──只要跨出第一步,就能看見成效的AI應用場景。

而這些果實,不僅為企業帶來信心,也為AI佈局指明方向。下一步,企業該如何從這些局部創新,進一步升級為真正的戰略優勢?

生態圈與專屬模型,打造無法複製的企業優勢

答案有二:打造生態圈,建立專屬模型。

蔡祈岩指出,單靠內部研發無法應對AI日新月異的變化,企業必須跳脫封閉思維,走向「生態圈連結」的戰略。他不是呼籲企業四處結盟,而是強調:首先要找到組織內真正的「連結者」──那些能在跨部門之間「喬出共識」、打通資源的人才。這些人不一定是最資深的領導者,但一定是最能讓事情發生的關鍵角色。

具體的連結策略,則包括多個層面,例如鼓勵IT團隊參加學術研討會掌握技術前沿、參與新創聚會激發商業模式創新;在內部,則建立跨部門AI協作小組整合外部資源。但蔡祈岩特別強調,這些活動必須建立有效評估機制,確保真正帶來效益,避免淪為「放煙火」而對企業無實質幫助。

並且建立內部在生態圈連結的基礎上,專屬模型的建構,則能夠成為企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

「即便ChatGPT再聰明,也學不會你的企業文化與作業脈絡,因為你沒開放這些數據給它。」蔡祈岩一語道破。企業的真實優勢,來自那一筆筆長年累積的內部數據與SOP,而這些,唯有透過專屬模型訓練,才能真正轉化為可用的AI能力。

在實作方法上,企業有四種選擇路徑,可以用來訓練屬於自己的模型。第一,從頭訓練小型模型解決特定問題;第二,組合多個開源模型創造新功能;第三,對大型基礎模型進行微調;最後,委託專業代練服務公司。其中代練模式的優勢在於「不需要碰到你的數據」,既避免外洩風險,又能獲得專屬模型。

以台灣大哥大為例,他們擁有千萬用戶和1,500名客服人員,若能在在客戶服務領域提升10%效率,就能對企業產生巨大效益,因此他們選擇以此領域,作為專屬模型訓練的起點。

從具體問題出發、結合跨域連結、到建構專屬技術,台灣大哥大示範了一套從AI工具使用者,轉型為AI能力建構者的企業進化路徑。

這不只是一場技術升級,而是一場組織文化、資源整合、價值重塑的深層變革。

在這場AI時代的競爭中,企業真正要回答的問題不是「該不該用AI」,而是:「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持續創新的AI系統,來支撐我們的未來?」

最好的起點,或許正是蔡祈岩口中的那串「低垂果實」──從客服場景的小勝開始,積累信任、建立能力、推動整體組織的AI思維。

因為,AI不是為了替代人,而是為了讓人發揮得更好。真正成功的AI轉型,不在於追求最新,而在於找到最適合自己、能夠落地的那條路。而這條路,就是競爭力所在。

準備好迎接AI轉型的黃金機會了嗎?

從 +AI 到 AI+,攜手IBM、KPMG顧問、MarTech之父Scott Brinker等40+位頂尖師資,打造跨越知識邊界的企業核心領導力訓練。

五大核心主題涵蓋數據判讀、AI思維、商機開拓到治理創新行銷,無論你是CXO、部門主管或策略幕僚,都能找到實用的落地方法。

2025下半年的AI進化成長關鍵就在此刻!立即探索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主辦、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執行的完整AI決策領導力課程:https://elearning.taiwantrade.com/Taiwantrade/allcourse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人際相關文章

01

醜萌玩偶Labubu紅遍全球,「多巴胺經濟」如何擄獲消費者?盲盒促銷又帶來什麼隱憂?

Cheers 快樂工作人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