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從一年賠掉30萬,到月領4萬股利!他自組ETF存股3.0版:加強分散風險、股息翻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更新於 10月27日01:31 • 發布於 10月27日01:31

作者 : 吳宜勲(老吳)

圖片 : 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存股對自己而言是不斷進化與修正,選股標準歷經1.0、2.0到3.0版,之後不確定會不會有4.0版,但如同大家熟知的那句話:「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事,就是一直在改變。」所以定時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也是必須的。

存股1.0版,重視殖利率高的個股

存股1.0版中,我的選股標準如下:

ROE連續5年 > 10%

公司連續5年以上EPS為正值

股價<80元

董監持股>10%

毛利率近5年平均>20%

現金殖利率近5年>5%

在這個選股方法中,自己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但後來實際操作後,有再做調整。

ROE連續5年大於10%

ROE是股神巴菲特愛用的財務指標,也幾乎是大部分存股前輩都會參考的指標,主要是用來反映公司的經營績效與獲利能力。

若ROE長期達一定的水準,也代表公司的財務相對穩健,而此處的「長期」就依個人的喜好定義,有人覺得5年就夠,保守一點的投資人覺得要10年以上才夠。

前者的缺點是5年內可能市場都是走多頭行情,顯示不出公司在空頭時的表現是否依然穩健;而後者的條件相對嚴苛,雖然可找到相對穩定的公司,但也可能錯過一些未來具備潛力的公司。

我則是不想錯過過去5∼10年表現沒那麼好,但近5年體質漸漸轉好的公司,所以選擇ROE連續5年>10%。

公司連續5年以上EPS為正值

EPS長期為正值,代表公司有穩定的獲利能力,一般而言,穩定獲利的公司,才能穩定的發出股利,而且也才有機會填息,這種模式也是存股族最需要的,若配息有一年沒一年的,我認為就比較不適合當成長期持有的標的。

前兩項標準是為了找出獲利表現優秀的公司。我在存股1.0的階段,試圖用相對多的篩選標準,找出表現相對好的公司,但後期隨著心態的轉變,也做出了調整。

股價低於80元

對於第3項股價的限制,主要是因為前期資金相對少、盤後零股的交易不是那麼方便,且對於高價股,存在「漲有限,跌無限」的誤解,所以對於價位高於80元的個股都先排除。

但自從2020年10月26日盤中零股交易制度實施後,大大提升了零股的交易量,自己也試著以零股的方式買進價位較高的個股,例如價位100元的股票,一次買進100股,就是1萬元,相較於一次買進一張,心理壓力與資金的負擔小很多。所以在存股2.0版的策略,就將「股價<80元」這條標準移除了。

董監持股大於10%

接著是「董監持股比例>10%」,這個指標是用來判斷,內部人或所謂的自家人,對於該公司的未來發展是否具有信心。董監持股的比例越高,代表信心越強,籌碼也相對穩定,例如2015年展開矽品與日月光的股權爭奪戰中,「董監持股比例」又再度被投資人重視。

但後來發現有許多好公司,因為股本大,董監持股比例難以>10%,外資持股比例反而比較大,所以在存股2.0版時,刪除了此項。

毛利率近5年平均大於20%

毛利率是一家公司的護城河,高毛利的公司可以視為具備持久性的競爭優勢,藉此創造高利潤。這樣的判斷方式沒有問題,但由於產業特性的關係,若將毛利率作為篩選個股的指標,恐會遺漏某些產業的好公司。因此在選股2.0版時,也刪除了此項。

現金殖利率近5年大於5%

一開始存股的觀念相對保守,直覺認為殖利率越高越好,所以只想買穩定配出高殖利率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許多高價股或是成長股,因為這項指標,始終無法進到我的選股清單,但他們過往的表現,都是向上成長的趨勢,為什麼要因為這個指標就排除呢?

殖利率雖不高,但可以穩定的填息,並且還會持續向上成長,對於資產的累積,也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後來的選股策略中就刪除了此項。

若是將ROE、毛利率或董監持股比例等指標都從嚴認定,例如連續5年ROE>20%、近5年毛利率>20%、董監持股比例>10%,甚至加入自由現金流*>0、營業利益率>10%等要求,或許可以找到台股表現頂級的公司。但我的投資方式是,找出數十間甚至數百間以上表現良好的公司進行分散投資,而不是追求找出萬中選一的公司進行重押。*指公司可自由運用的現金。

存股2.0版,放寬標準,廣納好公司

存股2.0版中,我的選股標準如下:

ROE連續5年>10%

公司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

存股2.0的標準,看似只有簡易的2項指標,其實就有一定的篩選效果。

2021年台股上市上櫃公司共1,744家中,若以此標準檢視,約可篩選出225家,僅有12.9%的公司符合,等於直接過濾了八成以上的公司,接著再從中選出自己認同的產業與標的即可。

此外,選股也並不是那麼死板,所有數字都可以依個人喜好調整,配合當下的均線來判斷高低位階,就可以選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投資標的。

ROE連續5年>10%

有些投資人喜歡將第1項ROE連續5年>10%,替換為ROE平均5年>10%,前者是相對嚴苛的條件,優點是篩選出的公司相對的穩定,而缺點是可能因此錯過近5年中,ROE雖不到10%但很接近此標準的好公司。就看個人的喜好。

公司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

此項指標也可以搭配個股的投資占比使用,例如預計持有某檔個股占比10%或20%以上,就可以選擇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若是個股占比小於3%或5%,就可以採用連續5年以上EPS為正值。

當占比越高,就需要挑出越穩定的公司,而當占比較低時,則可以承受波動大一些或是上市不到10年的公司。

舉例來說,以2021年往回看,志聖(2467)、力成(6239)、逸昌(3567)與環球晶(6488)等,都有達到連續5年EPS為正值,雖還不到連續10年,在比例控制好的情況下,現階段會是自己想要長期持有的公司。

藉零股交易,買進獲利穩定的高價股

自從盤中零股交易制度實施後, 我可以用零股的方式買入高價股,不用擔心一次投入過多資金,造成心理壓力,因此存股2.0版時,刪除了股價限制。

買零股對小資族而言,是一大福音,但必須注意手續費,台股規定手續費上限是成交價金的0.1425%,而最低的手續費用是20元。但已有不少券商推出盤中零股手續費最低 1元的優惠(如元大、國泰、富邦、統一、凱基、群益、永豐金、新光、兆豐、元富等,實際可跟營業員確認)。

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後,我的零股交易比整張交易的次數多,因此每筆最低1元的手續費優惠,對我非常有吸引力,特別是單筆交易金額在萬元以下,可以大幅降低手續費的支出比例。

也正因如此,我開始買進高價股。高價股跟高殖利率股是有衝突的,大部分的高價股,殖利率不到5%。在台股,殖利率高容易成為一種保護傘,許多投資人會優先選取殖利率高的股票,認為可以獲得比較高的股息,但一味追求高殖利率,反而會掉入另一種陷阱,就是領了一、二年的配息後,沒有填息*,含息報酬始終是負值。

所以「穩定配息」與「填息」反而比高殖利率更重要。

有些高價股雖然殖利率只有3%∼4%,但卻很容易填息,長久下來,投資的報酬率會遠高於殖利率高的個股;不填息的標的一直沒辦法回到除息前的股價,雖然領到股利,但如同大家常說的「左手換右手」沒有賺到什麼。

我也喜歡有配息的投資標的,雖然無法填息的標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等於「左手換右手」,但只要是穩定獲利的公司,長期持有,填息也是早晚的事,只要每年持續參與除息,獲利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高價股為什麼可以成為高價股,一定有它的原因,任何一家公司的股價,都是由市場的交易機制定義出來的。因此我會評估現價,檢視過去5∼10年是否穩定獲利,抱持長期持有的投資心態,接著確認股價與季線的乖離率*<10%或低於季線後,即可分批投入資金。

*乖離率=(股價-均線值)÷均線值。指股價和均線的距離,用來衡量當前股價偏離均線的程度,偏離越大,表示股價拉回靠近均線的機會也越高。

董監持股改作參考,不再是必要條件

董監持股的比例雖然可以反應出大股東對公司的心態,但並非所有公司都適用,例如股本規模較大或是持股大戶非董監事的公司,都很難滿足此選項,為了不要錯過擁有這樣的好公司,因此改用作參考,如台泥(1101)、宇隆(2233)、光寶科(2301)、台積電(2330)、京元電(2449)、義隆(2458)、志聖(2467)、興富發(2542)、國泰金(2882)、玉山金(2884)、台新金(2887)、永豐金(2890)、中信金(2891)、聯詠(3034)、穩懋(3105)、大聯大(3702)、和碩(4938)等(資料來源:2021年11月公開觀測資訊站)。

上述都是董監持股比例不到10%的好公司。其中大部分的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都高於董監持股,這也是可以參考的指標,故在2.0的選股標準中,就將董監持股比例改用來參考,而不是必要條件。

刪除毛利率限制,不錯過各產業好公司

存股2.0版的選股標準,刪除了毛利率的選項,因為每個產業特性不同,有些產業的毛利率雖然不高,但獲利能力卻很好。像是「通路產業」與「電子代工產業」是靠薄利多銷的方式經營,需要靠大量的營收來支撐獲利,當規模越做越大,擁有的客戶群即是他們的優勢。

雖然近年毛利率 < 20%,但在每年持續獲利與穩定配發股息的表現上,都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好公司,例如華立(3010)、全國電(6281)、和碩(4938)、文曄(3036)、大聯大(3702)、 威健(3033)、 精技(2414)、 廣達(2382)等。

當然也不是篩選出來的公司都適合拿來存股。存股之前,要先認同該公司或該產業,接著再將其納入自己的觀察名單中,待可以接受的價位出現再買入。

存股3.0版,加強分散風險,邊執行邊修正

加入國外ETF與債券,分散風險

我在存股3.0的策略,是使用原有2.0的方式,再加入追蹤台灣以外標的的ETF與債券。

隨著投入股市的資金越來越多,將投資部位拉到世界不同的國家並加入債券的配置,可將風險更分散,更能承受不可預期的黑天鵝。但不管是ETF或債券,也都是以長期持有為投資主軸。

要檢視自己的投資方式或選股邏輯有沒有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進行1、2年的時間,看結果是小賺、小賠還是大賠?基本上,符合上述的選股指標,在分散投資、分批進場及有條件逢低加碼的大原則下,在1、2年的時間內,整體的投資報酬是很難大賠與大賺的。

投資沒有人天生就會,邊操作邊調整才會進步

如果在指數沒有崩盤的情況,自己的投資部位出現大賠,那應該就是有某個環節出問題了,看是買入的價位需要調整?還是原本認為可以穩定持有的股票,表現不如預期等,找出原因再隨之調整。投資這件事,沒有人天生就會,初期邊執行邊調整是必須的。

若1、2年的時間,已經開始獲利,則可以試著將報酬率與大盤指數的漲跌進行比較,此處的用意並不是要打敗大盤,畢竟這是很難的事,這麼做只是為了要更了解自己的方式。

雖然有獲利,但可檢視是否落後大盤,如果落後太多再思考是否有可以再優化的地方,了解自己的不足,透過學習與經驗的累積,持續讓自己進步。

買進「轉機股」,先了解產業並小量試單

數年執行下來,此種選股方式並不會選到所謂的「轉機股」,即以前賠錢或是沒什麼賺錢,現在開始獲利爆發的公司。

若要投資這類型的公司,必須先對產業發展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還要確定獲利能長期持續,而非曇花一現,以免買在轉盈的階段後,又開始轉虧,但未來是難以預測的,所以建議分批、小量的投入資金,以免受重傷。

雖然「由虧轉盈」這種獲利的躍進,可能因此使股價變成飆股,但若不夠穩定,拿來作為長期投資的標的就比較危險,除非針對公司的經營方向有更深一層的研究,不然風險是很大的。

當然這類型的公司也不是完全不能投資,只要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風險的部位即可,例如家登(3680),在2018年(含)之前與2019∼2021年獲利差異甚大,之前從未出現在我的篩選名單中,因為2013∼2018年的ROE皆僅有個位數。

但因家登獲利在2019後大爆發,許多針對該公司的研究與報導陸續出爐,而我也在可以承受風險並認同該產業的前提下,在2021年5月以零股的分式買進。

然而7月份股價一路下跌,來到9月份,再次買進第二筆,此次操作並不是看到什麼技術指標想抄底,純粹是因為離自己成本價已經約-20%了,在半導體整體產業不看壞的情況下,於是買進降低持股成本。

就這樣放到12月30日,收盤價324元,報酬率來到35%。當時並未有停利的想法,畢竟整個半導體產業前景持續看好,加上投入的金額並不多,實際上獲利數字有限,就讓它繼續隨市場波動。

時間來到2022年3月,此檔個股帳面上的獲利幾乎回吐,看似抱了一座山,但其實這就是長期投資人的日常,不去預測股價的漲跌,看好它,就買來放著。

買進前就已知這類轉機股的特性,是股價的波動相對大,我認為,了解此風險後,分批投入可控的資金,參與個股長期的成長,獲利是可以期待的。

「存股選成長股,能加速財富的累積」這句話基本上沒有問題,我也認同,但問題是要選到持續高速成長的公司相對困難,除了要充分掌握未來的趨勢,也必須針對公司的營運方向做深入研究。

但萬一成長股的成長曲線放緩或是成長停滯時,市場對它們的股價估算(合理的本益比)就會進行修正。所以與其將選股的門檻設的很嚴苛,千挑萬選的找到成長股,個人還是偏好廣泛的將穩定獲利的公司,納入自己的ETF中。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自組ETF,讓我股利翻倍的存股法:忙碌理科工程師打造屬於自己的ETF,月領4萬被動收入》,采實文化出版, 吳宜勲(老吳)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不只翻轉布丁,「翻轉珍奶」也登場!醫示警1杯下肚=嗑掉2個排骨便當…巧搭「3配料」穩血糖

以為「不用清晨通勤」就幸福…他攢1400萬「存款充裕」爽退,才過3個月就後悔:想退休必修4課題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直播認割韭菜!泡泡瑪特員工:價格「確實過分」 股價蒸發近4成

三立新聞網
02

起底/日產靠台灣神秘買家續命 台灣隱形千億富豪曝光

鏡報
03

普發1萬上車0050!20年翻成14萬 讓台積電、鴻海幫你生財

三立新聞網
04

一萬元的金錢考試,你願意讓孩子交空白卷嗎?

moneybar
05

獨家/以為拿錯訃聞? 鎢鋼大王廖萬隆改姓張原因曝

三立新聞網
06

爸爸回來了!黃仁勳留台1天半行程曝 這原因沒空逛夜市:我想他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