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台灣牌」轉弱 外媒揭兩大原因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共和黨、民主黨為讓自身在美國國內政治中加分,往往會打出「台灣牌」,展現比對手更強烈的挺台立場。過去以來,共和黨更積極打出台灣牌,以彰顯其在外交議題上優於民主黨的形象。但不過近來共和黨在台灣議題上反應低調,顯示該政黨出現轉變。外媒分析,共和黨淡化台灣牌有兩大原因。
根據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報導,先前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因中國抗議而拒讓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此消息引發民主黨議員強烈反彈,更聯合致函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表達關切;反觀共和黨人卻意外沉默,形成了鮮明對比。
共和黨低調的反應,顯示該政黨在最突出的亞洲政策之一上發生了轉向。而共和黨淡化台灣牌這背後原因,與美國總統川普避免刺激中國以及共和黨內「新右派」(New Right)的崛起有關。
原因一:避免刺激中國
首先,共和黨籍的川普正試圖避免刺激北京,這不僅是為了緩和中美貿易緊張,也為了防止俄烏戰爭升級。而多數共和黨支持川普的這一策略。
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他透過高關稅引發的國際貿易動盪,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特徵。在所有貿易摩擦中,與中國的局勢最為重要,因為中美兩國經濟高度互賴。中國是美國商品與服務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通常僅次於墨西哥與加拿大,而美國則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儘管影響範圍廣泛,但第二輪中美貿易戰對共和黨票倉地區傷害尤甚,特別是依賴農業與製造業的州份衝擊更重。最新預測顯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將再次對川普票倉造成不成比例的打擊。共和黨人擔心本州經濟遭受更多損失,選擇在台灣議題上保持克制。
就連知名的挺台派,如眾議院「對中戰略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也對賴清德過境事件保持沉默。
原因二:「新右派」崛起
「新右派」在共和黨內影響力上升,奉行「美國優先」與不干涉主義,主張避免與中國直接對抗,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對新右派而言,民進黨並非天然的政治盟友,而賴清德的做法讓北京不安,與美國核心國家利益相衝突。
新右派對台灣的冷淡,使共和黨趨向淡化台灣牌。對他們來說,深度介入台海不僅違背其不干涉主義的理念,也幾乎沒有政治回報。如果偶爾表演式的「對中強硬」言辭已足以滿足那小撮真正關心亞洲的選民,又何必進一步全面擁抱台灣?
共和黨或許仍會在選舉季升溫時偶爾拿出台灣牌,特別是當民主黨加大聲量時。但只要川普仍在追求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與對烏和平突破,共和黨就不會因台灣問題招致北京的怒火。如果這種謹慎策略奏效,新右派在亞洲的不干涉立場可能在川普政府剩餘任期內進一步鞏固,甚至延續至未來的共和黨政府。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