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侵擾空域不停歇! 日軍測試以「蒼鷺2」、土「TB2」無人機護本土
Newtalk新聞
中國解放軍近日派出有人戰機與無人機輪番「牽動」日本空中自衛隊,使其不斷派出 F-15J 機隊來回巡視、「疲於奔命」,日本近日首次在本土測試以色列製造的「蒼鷺2」(Heron TP)無人機,引發外界關注。
據「寰球戰略解讀」分析文章指出,日本測試的「蒼鷺2」機身上同時出現以色列註冊號與川崎重工標識,代表日本正積極評估引進此型機,未來可能在國內生產或組裝,以兼顧自主能力與產業回饋。
「蒼鷺2」屬於中空長航時(MALE)無人機,續航力超過 45 小時、升限約 1 萬公尺、最大有效載荷近 490 公斤,可搭載 EO/IR 轉塔、SAR/MTI 雷達、通信/電子情報套件及海事監視模組。其具備超視距衛星通信(BLOS SATCOM),作戰半徑逾千公里,非常適合在琉球群島、巴士海峽、日本海執行長時間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任務。
與早期版本相比,蒼鷺2 的爬升率提高 50%、速度提升至 140 節,最大起飛重量增至 1,350 公斤,載荷能力提升至 470 公斤,可整合海事雷達與電子戰套件,並可在不前沿部署的情況下實施遠距電子偵察。
據文章引述消息指出,日本除「蒼鷺2」外,還同步測試土耳其的 Bayraktar TB2 無人機。
Bayraktar TB2 續航 20 至 24 小時、升限 2.2 萬至 2.7 萬英尺,有效載荷 55 至 150 公斤,曾在烏克蘭戰場及南高加索衝突中表現亮眼。適合沿岸、島鏈及海峽的低強度ISR與精確打擊,可由簡易機場快速部署至琉球群島,後勤需求低。
文章指出,在日本構想中,「蒼鷺2」將作為「高空感測平台」,長時間監控廣域海域並向 P-1、P-3C 巡邏機及神盾艦傳送目標數據;Bayraktar TB2 則負責近岸與戰術級的快速反應與可消耗性任務。前者如「探照燈」,後者如「手電筒」,形成分層 ISR 與打擊網路。
若衛星通信受干擾,Bayraktar TB2 可在前線提供中繼與補位能力;「蒼鷺2」則可長時間記錄中國戰機與無人機在日本防空識別區周邊的雷達與電磁信號。
分析認為,「蒼鷺2」雖成本高,但能填補日本在遠海 ISR 與電子戰的戰略缺口;Bayraktar TB2 則以低成本實現規模化部署,形成快速戰力。混合機隊搭配統一指管架構與融合的情報處理系統,能將數據無縫整合至海上自衛隊與空中自衛隊的感測網。
目前,日本已擴大美製 MQ-9B「海上衛士」的使用,但擁有自主可控的多來源無人機隊,將大幅提升從北海道到與那國島的海空域監視與威懾能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