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劇詮釋虎姑婆 野孩子肢體劇場文化世博演出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大阪8日電)以默劇呈現經典「虎姑婆」,野孩子肢體劇場響應文化部主辦文化世博,首度到日本演出,帶來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讓日本大人小孩都瘋狂,還有小朋友說因此更認識台灣。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上週末正式開幕,其中在童書之森展出的「台灣繪本、佮意啦」繪本展,帶來50本台灣繪本,並搭配日文翻譯,展出後持續創造迴響,例如有民眾非常驚訝每本繪本都有日文翻譯故事內容,還有日本家長帶孩子一起共讀等。
繪本展出外,接連2個週末也將有演出,8日到10日率先打頭陣的是野孩子肢體劇場,預計帶來「默劇演出—虎姑婆」,再來是巴雀藝術的「室內樂feat.讀繪本」演出,讓平面創作化為動態展演。
野孩子團長姚尚德表示,選擇將「虎姑婆」帶去日本,其實是源於他從小對虎姑婆童謠的恐懼印象,但後來才發現繪本中的「虎姑婆」故事,原來有許多不同的版本。
姚尚德說,這次演出選擇王家珍、王家珠版的「虎姑婆」,希望透過默劇撇除「可怕」的語言後,讓孩子們腦中留下對「虎姑婆」可愛的印象。
演出故事中,虎姑婆想吃掉小女孩,但卻被老鼠送給小女孩的3個錦囊法寶擊敗,並逃回山中再也不敢吃人。姚尚德在現場演出特別隨機找6名小朋友扮演老鼠,一起演出錦囊法寶嚇退虎姑婆的段落。
今天演出後,觀眾迴響熱烈,有對4、5歲的日本姐妹,主動向工作人員分享「很好玩」,而且因為這次活動更認識台灣的事。不少日本大人還比小孩更投入,當小老鼠攻擊虎姑婆時,一起跟著做出攻擊虎姑婆的動作,虎姑婆逃跑時,還拍手歡呼。
姚尚德及團員說,現場演出最在意的是與觀眾的互動,每一場演出也都會依據先前的經驗及現場狀況,即時調整。這是野孩子肢體劇場首次到日本演出,他們非常期待與日本小朋友的接觸,並看到小朋友們的反應。
為跨越語言限制,野孩子肢體劇場突破以語言輔助說明的過往演出方式,此次將更回歸默劇,僅靠身體、臉部表情及身體移動發出的聲音。此外,也特別運用3D技術製作新虎姑婆大型面具,並設計機關,讓整體表演更加生動。
童書之森館長伊藤真由美說,「虎姑婆」的故事除了與格林童話「小紅帽」相近,在日本其實也有類似的情節,所以選擇「虎姑婆」對日本小朋友不會感到陌生,相信他們對這個可愛又有點恐怖的內容,一定會感到很興奮。
8月15日至17日期間,巴雀藝術與大阪在地台灣媽媽則將一起演出「室內樂 feat.讀繪本」,配合入館政策,參觀展覽及參與活動都須先於「童書之森 中之島」官網申請入館。(編輯:管中維)1140808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