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藍委罷免案未過關 賴清德:人民希望朝野對話
今天是第二波立委罷免案,以及核三公投案投開票日,晚間8點左右中選會公布選舉結果,罷免案的7位藍委皆未過關,總統賴清德出面回應,人民希望朝野對話,而核三重啟公投開票結果,同意約434萬票,不同意151萬票,雖然同意票數明顯多於不同意票,但仍未達500萬523張的法定門檻,因此公投最終確定不通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同意重啟核三的比例高達7成4,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呼籲政府重視民意,審慎評估重啟核三,而台電先前已表示,無論公投結果如何,台電核三安檢作業都會繼續往前走,如果一切順利,兩年以內可以完成。
總統 賴清德:「關於核三重啟公投,雖然沒有通過門檻,但這個結果我們尊重,而是不是對於能源多元選擇的期待,我也充分理解。」
依照《公投法》規定,核三重啟公投,必須同時符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及「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兩項要件,才算通過,開票結果,雖然同意票數明顯多於不同意票,仍未達500萬523張的法定門檻。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 葉宗洸:「現在的關鍵是,有超過七成以上的民意,都表態支持核三的重啟,民意已經非常清楚了,為了國家的這個能源供給,為了能源安全,那大家都還是傾向於支持,我們能夠續用核電。」
前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雖然我是不贊成核三的延役,像我們這次反對方,還是用傳統的這種恐懼感,核能的這些,核廢料的這些威脅,來做主要的論述,那顯然大多數的人民,還是願意接受核電,或是我們的電力需求,其實是更高於,可能對核電的威脅。」
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也曾經舉辦過兩次核能公投,分別是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和2021年「重啟核四」公投,兩次都過門檻,2018年同意比例高達59.49%,但政府無意延役核電廠,興建新的核電機組,2021年不同意占比52.84%,最終未通過,這次核能公投雖然未過門檻,但同意重啟核三的民意,卻高達7成以上。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 葉宗洸:「大家需要的就是一個穩定電力啊!那再加上全球對於,溫室氣體減量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那當然企業方面希望,取得的就是一個低碳電力嘛,這是第一個,所以我覺得這個也會繼續促使,民眾也是或是企業也好,都希望能夠來繼續使用核電,那民眾這邊要怎麼看呢,民眾當然希望能夠有更好的空氣嘛。」
在臺灣,核能議題爭議性高,幾乎上綱至政治信仰,回歸擁核反核問題本質,基本面仍在於兩大核心,也就是安全性和能源替代性,前者是防衛韌性議題,後者是指臺灣的能源配置和淨零轉型,學者認為小小多山的臺灣,朝野原本可藉由,這場公投運動好好對話,找出適合臺灣能源發展的長遠之計,可惜終究政治動員多於理性思辯。
前彰化縣環保聯盟理事長 蔡嘉陽:「那所有的能源議題,都是要回歸到我們臺灣國土資源,還有產業結構的部分去探討,那AI產業鏈,它一定是一個高耗電高耗能的產業,那你既不要核能,然後只想要用綠能,那綠能是絕對無法,滿足臺灣現在的土地資源,跟環境條件。」
學者蔡嘉陽反對「核分裂」的核電廠,但是不反對「核融合」的核能,政府長期推廣的綠能,其實也是核融合的轉換,而太陽就是地球,最大的核能來源,綠能無法取代核能,臺灣既要發展科技產業,又想擁抱低碳能源,不可能捨棄核能,唯有精進核廢料處置技術,才是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