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銘謙:若羈押要件刪除串證 詐團恐「開香檳慶祝」
民眾黨日前提案修正《刑事訴訟法》,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的羈押事由。法務部長鄭銘謙27日在立法法備詢時表示,「串證」是目前司法羈押最核心的理由之一,若將其刪除,犯罪相關人出現大規模勾串,嚴重影響偵辦與社會安定。
民眾黨團日前提出《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主張刪除「勾串共犯或證人」的羈押事由,並明定僅在「無其他替代手段」且有「具體」事實足認有逃亡或滅證之虞時,法院方得裁定羈押。
對此,法務部長鄭銘謙27日在立法院被問及修法看法,他表示,「串證」是司法羈押最核心的理由之一,若將其刪除,將使詐欺集團、命案、洗錢甚至虐童案件相關人,出現大規模勾串,嚴重危及偵辦與社會安定。他強調,各國皆以「串證」作為羈押依據,若台灣刪除,恐讓犯罪集團「開香檳慶祝」,他說:『(原音)那更何況以國際來講, 德國、美國、法國、澳洲等國際法院, 還有世界各國都是以串證為當作羈押的理由,因為不以串證羈押的話, 我們就沒辦法去做禁見,那我們那個詐團,還有一些命案,還包括的洗錢等等的,還有虐童的、殺人的,包括詐團律師的這一種的(案件),這個是完全沒辦法去辦, 那我覺得這個是茲事體大,這個是嚴重危險,如果拿掉會影響整個一個社會的安定,那這個整個我無法去預想這樣的一個結果,所以我想說,如果說這樣的話,那整個詐團要開香檳慶祝了。』
另外,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對於受刑人假釋要件加重之修法,提醒單純加重刑度並非真正正義,更應在社會安全與人權保障之間取得平衡。她表示,若全面採「不得假釋」,將增加基層矯正人員負荷,甚至造成管理困難,質疑法官是否願意承擔分類判決責任,呼籲召開公聽會廣納法官、矯正人員與學界意見。
鄭銘謙回應,法務部已研擬草案,限縮於故意殺人或殺人未遂等重大暴力犯罪,預計下會期送交立法院。他強調,假釋屬於執行面問題,需考量監所收容與矯正能量,不宜一刀切,後續仍須廣泛蒐集專業意見。(編輯:宋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