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後續艦明年編列119.5億元 海鯤號測評進度埋變數
國防部在最新「五年兵力整建計畫」中,將籌建潛艦國造後續艦,建構水下匿蹤戰力列為國防自主重點項目之一,有關後續艦部分,明年編列119.5億元,較原本今年估列數額少了50.5億元,背後可能因素值得探究。
針對預期成果部分,海軍指出,後續艦可以成為國軍重要的不對稱戰力,待新型艦成軍,可以符合作戰需求。
海軍並強調,建造後續艦可以帶動國內造船工業,落實國艦國造政策,提升潛艦造艦的專案管理能力,建立自主國防科技能力。
潛艦後續艦一共匡列2840億元,採「2+3+2」三階段建造共7艘,第一階段要先建造2艘,今年度已經編列20億元先期作業費。
國防召委抽籤第一關,海鯤號近2個月未再出港引疑慮
只是後續艦要能真正開工,還得要原型艦海鯤號先符合安全要求,以及在10月完成作戰測評,才能趕得上在11月完成交艦的原訂進度。
而這對立法院審查預算進度埋下變數。國會資深人士稱,因為如果下會期由民進黨抽到國防部分的召委,依照往例,不論海鯤號是否完成作戰測評,委員會很有可能在11月中,就會完成預算審查送交院會和後續協商。
如果是由國民黨由到國防部分的召委,通常委員會完成審查的時間,就會落到12月初,屆時,海鯤號如果未能通過測評,或是進度延宕,則後續艦的預算,就有可能會依實際進度被凍結。
而海鯤號在7月3日完成第3次浮航海測後即回塢,迄今近2個月未再出港,國防部長顧立雄解釋,現正持續進行系統調校,也在進行一些裝備的調整,並就相關設備進行測試評估中。
系統整合等三大問題待解,內部憂心安全狀況
不過,海軍資深人士對此稱,軍艦大修需時半年,一般來說,系統調校不會用到2個月的時間,除非是出了大問題,難以趕在11月就能完成交艦。
至於可能出現的問題指向三大方向。首先。潛艦圈傳出,系統整合雖由中科院改為英商主導,但在單一系統測試後的全艦整合上,出現很多暫難克服的狀況。
其次,立委也收到相關訊息,傳出海鯤號的引擎換用不同廠牌卡車引擎,會產生噪音過大問題。
第三,則是傳出內部也很擔心可能會出現安全問題。海軍相關人士稱,台灣從未造過潛艦,可能會有未知的安全狀況,包括壓力殼、管線,乃至電池等,都要非常謹慎地逐一檢驗。
至於明年減列50.5億元,國會人士分析,有可能是知道進度會延後,所以才調整相關預算。此外,海軍明年度也編列1億4203萬元預算,要為下一代6000噸級作戰艦進行合約設計。
賴清德政府明年編列國防相關預算高達9495億元,占GDP的3.32%,創下歷年新高,卻未依《軍人待遇條例》修正案編列加薪預算,引發在野黨強烈批評,包括潛艦在內的國防預算會如何攻防,成為外界高度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