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心衰竭的沉重腳步:開啟全新照護篇章

今健康

發布於 2024年12月24日19:30

「每走一步,都喘得像跑完馬拉松。」一位心臟衰竭患者林先生曾如此形容,聲音裡滿是數月以來深深的疲憊,道出疾病對身體與情感的深刻折磨。心臟衰竭並非冷冰冰的醫學名詞,而是一場無止境的抗爭。對每位患者而言,每一次呼吸都猶如一場與病魔的對決,讓人心力交瘁。作為全球性公共衛生的挑戰之一,心衰竭的治療需要的不僅僅是長期藥物,更需要跨領域、全人照護的介入。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 延續生命豐富患者生活

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王玟樺醫師指出,針對心臟衰竭新的照護理念,不僅在於延續生命,更注重提升生命的質量。台灣正憑藉前瞻性的醫療計畫實踐這一理念。透過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患者不再是冷冰冰的統計數據,而是一個個有著不同需求的獨特個體,值得量身打造更精準的照護支持。在這項計畫當中,患者從住院到出院的每一步,會由心臟科醫師、個案管理師、營養師、復健團隊組成的專業團隊幫助。這不僅僅是醫療介入,更是一場深度的合作,幫助患者在康復之路上穩步前行。當治療得當,心衰竭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再住院率與死亡風險,更能幫助患者重新擁有穩定的生活品質。

穩定的力量來自順從性與日常管理

王醫師說道,「心衰竭的治療,就像是一場交響樂的演奏,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缺少任何一部分,整體的和諧就會崩潰。」王醫師進一步分享,藥物治療是這場交響樂的基石。細數心衰竭治療的四大支柱藥物: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血管張力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s);礦物質皮質素拮抗劑(MRA);以及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SGLT2i)。除此之外,醫師也可能使用奇特電流通道抑制劑 (If channel inhibitor)和利尿劑。醫師除了會注意患者的症狀及血壓心跳的變化外,也會定期檢查病人的肝腎功能和電解質。

對於像林先生這樣剛出院的患者來說,急性期過後的六個月最為關鍵。王醫師強調:「藥物的效果,取決於患者是否能堅持。」然而,這並非易事。對副作用的擔憂、錯誤的理解,甚至僅僅是習慣的疏漏,都可能導致患者跳過服藥或自行減量。「讓患者感受到被傾聽的重視,才是真正建立信任的起點。」

王醫師說明,會請患者和家屬每日確實測量並且記錄血壓心跳和體重,並會在回診的時候討論這些紀錄,確認有沒有其他的症狀和不舒服。

飲食與運動 穩定心衰竭病情的重要支柱

病患會很抗拒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因為會擔心讓生活變得索然無味。王醫師回答:「這不是剝奪生活樂趣,而是進行細緻、有效的調整」。飲食管理同樣至不可或缺。鹽分,是個看不見的敵人,常藏身於加工食品或醬料中,無聲地威脅著心臟的平衡。建議患者選擇清蒸或水煮的料理,使用低鹽調味品,外食時避免醬汁過多的菜餚。同時,營養師會為患者設計低鈉、均衡的飲食計畫,幫助穩定血壓與液體平衡。此外,適度的運動亦是穩定心衰竭病情的重要支柱,即使是簡單的步行或輕量瑜伽,都能促進血液循環並提升肌肉力量。復健醫師、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體能狀況制定逐步升級的運動計畫,確保心肺功能得到安全且有效的提升。

跨領域合作的力量:心衰竭治療的成功模式

跨領域照護模式是心衰竭治療的關鍵,透過專業團隊的協作,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心臟科醫師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精確的藥物計劃;個案管理師了解患者的需求並協調各種檢查與治療事項;營養師設計健康飲食方案,幫助穩定體內平衡;物理治療師則為患者制定逐步提升活動能力的復健計劃。個案管理師和心理專家專注於患者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建立正向思維,減輕疾病帶來的壓力與焦慮。研究指出,參與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的患者,無論在再住院率還是死亡率上均有顯著降低。同時,患者對治療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也大幅提升。這種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了不必要的檢查與住院,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並促進良好預後的實現。

王醫師分享團隊的臨床照護經驗,透過定期團隊會議,與心衰竭個管師及團隊密切合作,持續追蹤患者的恢復進度,並根據患者的健康數據調整治療計劃。若患者因副作用減少服藥,醫師會重新評估藥物劑量或考慮替代方案。王醫師總結道:「這不僅是治療疾病,更是幫助患者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教育的力量 從知識到希望

教育是賦能患者的關鍵,台灣心臟衰竭照護學會近期推出一系列的衛教影片便是最佳例證。影片不僅是一種資訊傳遞工具,更深入介紹心衰患者如何進行自我監測、日常管理及運動,提供實用的知識,幫助患者和家屬在複雜的醫療過程中找到清晰的方向。對患者來說,這些影片不僅是學習的工具更是一種信任的延伸,在心中播種希望,它告訴患者:即使面對疾病,他們仍擁有掌控生活的力量。對照護者而言,這些影片提供了知識,也帶來了彼此支持的力量。

心衰竭曾經是患者生命中的沉重負擔,但隨著跨領域照護模式的推行,這一疾病正逐漸被重新定義。這些計畫不僅延續了生命,也豐富了生活,為心衰竭患者開創了一個不再被疾病定義,而是能夠重新掌控人生的未來。這些轉變提供我們:在醫療的領域,每一個名字、每一個照護計畫的背後,都醞釀著對人命深刻的敬意與熱愛。

齊心綻放戰勝心衰衛教影片四部曲連結:

衛教天地| 中華民國心臟衰竭照護學會Taiwan Society of Heart Failure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FA-11332917_20261217

《延伸閱讀》

.躺著難呼吸,坐著好一點?醫:心衰竭典型症狀,早檢查。為十大死因第二,就醫卻僅4成。

.躺著會悶會喘,起身好一點?醫指6警訊早檢查,很可能是心衰竭!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