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投訴新車「未售先投保」灌業績 比亞迪、豐田、福斯被點名
中國電動車品牌合眾汽車和極氪汽車先前被揭露為了達成銷售目標,透過「提前投保」的手段虛報業績。然而,路透社進一步分析消費者投訴發現,這種手法普遍發生在整個產業中,包括中國汽車國產龍頭比亞迪,還有外國品牌豐田、福斯、別克也都成為被指控的對象。
路透社20日報導,在查閱內部文件及對經銷商與買家的採訪後發現,中國電動車品牌合眾汽車(Neta)與吉利汽車旗下的高階品牌極氪(Zeekr)為達成激進的銷售目標,近年來涉嫌透過「提前投保」的手段虛報銷售數據。這些汽車公司會在汽車尚未真正售出前,就先幫車輛保好保險,藉此根據中國汽車登記規範提前列帳為銷售,以便達成月度或季度銷售目標。目前並不清楚,在中國汽車銷量中,有多少比例是透過投保手法被虛增的。
然而,路透社28日進一步報導,他們查閱中國3個常被使用的網站中的97則消費者投訴後發現,這種手法並不僅限於合眾和極氪2家,而是遍布整個產業。許多買家說,當他們發現車輛的保險登記在別人名下時,感到震驚與不滿,覺得自己被經銷商欺騙了。相關指控涵蓋中國銷量最大的本土與外資品牌,包括國產龍頭比亞迪(BYD),以及豐田(Toyota)、福斯(Volkswagen)和別克(Buick)等外國品牌。這3家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是與中國國有汽車巨頭廣汽集團(GAC)與上汽集團(SAIC)合作經營的。
其中一則在今年4月的投訴稱,陝西一家比亞迪門市曾告訴一位買家,他們去年7月曾一次性替12輛車辦理保險,以灌水銷量。另一名投訴者在去年12月指控,上汽通用(SAIC GM)的汽車製造商要求一家經銷商在沒有買家的情況下,為60輛車投保,以達到銷售業績。
另外,路透社還查閱了從2020年至2025年間的29篇官方媒體報導,內容詳述針對主要品牌經銷商的投訴,包括比亞迪(BYD)、長安(Changan),以及與中國國有車企合資經營的外資品牌如福斯(Volkswagen)、通用(GM)、豐田(Toyota)、日產(Nissan)與本田(Honda)。在其中9起案例中,一汽紅旗(FAW Hongqi)、上汽榮威(SAIC Roewe)、上汽大眾(SAIC VW)、東風日產(Dongfeng Nissan)、廣汽豐田(GAC Toyota)、廣汽本田(GAC Honda)與上汽通用(SAIC GM)等品牌的經銷商告訴官方媒體,為尚未售出的車輛投保,是為了提前登記銷售數據、達成業績目標。
路透社還發現,從2023年3月到2025年3月期間,中國法院共發布了5篇相關判決書,內容涉及消費者因經銷商隱瞞購車前已投保一事,將其告上法庭。其中3起案件,法院判決支持買方的主張,認定他們有權獲得賠償。其餘2起案件的判決結果則未對外公布。
在中國,這類在交車前就被記為已售出的車輛,被稱作「零里程二手車」。這種現象是在多年激烈的價格戰中出現的,源於產能長期過剩所帶來的激烈競爭。車廠向產業協會通報的「批發數據」,反映的是車廠賣給經銷商的銷售量;而從強制交通保險登記中彙整的「零售數據」,則顯示實際賣給消費者的車輛數量。
關於車輛在出售前就已被投保的指控,可追溯到2016年。當時一位凱迪拉克(Cadillac)買家曾向一個地方廣播節目表示,他發現自己購買的車輛在成交前就已被投保。這種手法似乎在2023年初價格戰爆發後變得更加普遍。上海諮詢公司「汽車前瞻」(Automotive Foresight)的創建人張豫(Yale Zhang)表示,這種做法掩蓋了汽車製造商的真實庫存數量。「這可能導致業界誤判每月市場需求,進而錯誤地提高生產排程。」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