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衝擊歐洲農作 波蘭薰衣草盛放.德英穀蔬減產
受到氣候暖化影響,今年波蘭薰衣草生長茂盛,各地的花田都開出一片紫色花海。然而鄰近德國農田的小麥與藜麥,卻受降雨不均與異常高溫影響產量下降;同樣英國的豌豆與萵苣,也因乾旱減產。不過,最近澳洲的橄欖田,開始採用浸泡鹽水加工與機械化收割的方法節省水資源與成本,同時也提升效率與出口潛力,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帶來新契機。
廣袤田埂中,隨處可見淡紫色花海,空氣中瀰漫著優雅香氣,彷彿為大地鋪上一層柔和色彩。受到氣候暖化影響,今年波蘭的薰衣草開得特別茂盛。這種花耐熱且幾乎不需澆水,即使面對極端高溫也能茁壯成長,因此近日各處的花田,都呈現生機盎然的景象,紫色花叢層層綻放,顯得格外繁盛。
花田主人 斯坦邱克:「法國、保加利亞還有英國,是薰衣草種植的主要中心,然而由於氣候變化,我們已經開始適應天氣異常和極端高溫,原本只在那些國家種植的作物,現在在波蘭長得很好。」
波蘭的花田正值盛季,隔壁德國的農田也迎來收成時節。小麥與藜麥隨風搖曳,農民檢查作物生長狀況,準備開始收割。近年氣候變化讓部分作物能在更多地區種植,但降雨不均與異常高溫仍影響收成,農民須密切觀察並時刻調整耕作策略。
葡萄園主人 博吉斯:「說到氣候變遷,我們從2000年以來,就觀察到氣溫顯著上升,當遇到乾旱時,我們就必須考慮灌溉問題。」
南德小鎮的小麥收割正進行中,但春季乾冷讓作物生長緩慢,產量比去年下降約三分之一。藜麥則在花期遭遇高溫,結穗數量明顯減少。農民指出,極端氣候增加農業不確定性,也可能改變傳統作物分布區域,為未來收成帶來挑戰。
當地農民 史希爾:「今年收成非常差。雖然品質上我覺得還算可以,但產量很低。和去年相比,我估計有減少大約三成到三成五。」
氣候異常同樣波及英國農業。林肯郡的豌豆田開局良好,但盛夏乾旱讓作物生長停滯,最終收成僅剩原計劃的三分之二。赫里福德郡的萵苣葉片嬌小,農民期盼降雨緩解乾旱壓力,但近期蔬菜供應量減少仍可能推高價格,讓夏季餐桌面臨挑戰。
英國民眾:「我覺得這很令人擔憂,因為英國夏季持續變熱,這種情況呈現上升趨勢,且未來只會越來越常見。」
英國民眾:「豌豆在英國飲食中非常受歡迎不是嗎?大家都喜歡豌豆。不過我想,以後人們可能只能改吃紅蘿蔔了。」
隨著乾旱持續,農民對未來種植更覺憂慮。水庫水位下降,河床裸露,牲畜飼料減少,民眾也注意到蔬菜供應驟減與價格上漲的趨勢,開始逐步調整飲食。氣候專家指出,極端天氣未來可能影響更多作物,包括小麥、燕麥、洋蔥與馬鈴薯,迫使農民不得不持續適應這些變化。
當地農民 安德魯斯:「物價可能會面臨壓力,超市裡的選擇也會變少,架上貨品的供應可能不足,而這種情況還會連帶影響到冬季。」
英國的豌豆與萵苣減產讓農民與消費者憂心,然而遠在南半球,澳洲農業卻展現出另一種可能性。當地橄欖田採用新型加工方式,從田間採收到最終包裝,橄欖全程浸泡在同一桶鹽水中完成處理,不僅節省水資源與成本,也減少人工需求,為橄欖產業帶來嶄新契機。
橄欖農 克拉托普洛斯:「基本上這對雙方都是好的。當我們不用每週支付15到20名採收工的薪資時,價格談判上就能更有彈性。」
機械化收割取代人工採收,讓橄欖在加工過程中保留天然果香與鮮美口感。這項創新技術不僅提升產量與效率,也有助擴大出口市場,讓澳洲橄欖逐步走向全球餐桌,同時為生產者創造更多機會,讓消費者品嘗到更高品質的產品。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