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NVIDIA 財報營收、利潤雙雙超預期!但為何市場不領情?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更新於 2025年8月28日20:40 • 發布於 4小時前 • 廖紹伶

NVIDIA 公布季度財報,營收、每股盈餘(EPS)以及下一季度展望均高於市場預期,顯示生成式 AI 帶來的需求依舊旺盛。然而,NVIDIA 的股價卻在盤後交易中下跌 3.2%,市值一度蒸發約 1,100 億美元。原因在於最受矚目的資料中心業務收入,連續第二季低於部分分析師預估,加上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投資人選擇謹慎觀望。

成績單亮眼:營收 467 億美元,淨利大增 59%

根據《CNBC》,NVIDIA 這一季度營收達 467.4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460.6 億;調整後 EPS 為 1.05 美元,也超過分析師預估的 1.01 美元。淨利則大幅成長至 264.2 億美元,年增 59%。公司並預測下季營收約 540 億美元(±2%),優於市場普遍預估的 531 億美元。

這也是 NVIDIA 自 2023 年中生成式 AI 浪潮推升業績以來,連續第九季營收年增超過五成,不過,本季增速已是這段期間最慢的一次。

資料中心營收未達預期,成為隱憂

資料中心業務仍是 NVIDIA 最主要的成長引擎,本季貢獻 411 億美元,年增 56%,卻低於市場部分機構的預估,例如 StreetAccount 預估的 413 億美元。

其中 GPU「運算」營收為 338 億美元,較上季小跌 1%,主因 H20 晶片銷量減少;相較之下,「網路設備」則貢獻 73 億美元,年增近一倍,反映大型系統建置需求攀升。

中國變數未解,H20 出貨仍是最大懸念

NVIDIA 表示,本季沒有向中國市場銷售任何 H20 晶片,但受益於向中國以外的客戶釋放價值 1.8 億美元的 H20 庫存。儘管本月稍早獲得美國政府許可銷售 H20 晶片給中國,但 NVIDIA 本季展望未包含任何對於中國的出貨量,其表示,如果地緣政治問題緩解並獲得更多訂單,其 H20 晶片的第三季收入可能會增加 20 億至 50 億美元。

不過《Reuters》指出,雖然 NVIDIA 財測仍以絕對金額來說非常龐大,甚至比分析師預估還略高,但對於習慣「爆表式成長」的投資人而言,這次展望顯得偏「普通」,因而帶來失望。

Running Point Capital 的投資長 Michael Ashley Schulman 評論,「NVIDIA 最大的瓶頸不是矽晶片,而是外交」。換言之,NVIDIA 的成長曲線依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爆炸式指數成長,更多取決於國際貿易、出口管制與地緣政治環境。

雲端巨頭支出持續,但投資人期待更明確回報

NVIDIA 的四大客戶 Meta、Alphabet、Microsoft 與 Amazon 都在持續加碼基礎設施投資。NVIDIA 指出,企業與雲端客戶的 AI 投資正在加速,今年相關支出規模將達 6,000 億美元,到本世紀末,全球 AI 基礎設施總投資規模更可能高達 3 至 4 兆美元。

然而,分析機構 eMarketer 分析師 Jacob Bourne 告訴《Reuters》,雖然 NVIDIA 資料中心業務的表現依舊龐大,但數據顯示若 AI 應用的短期投資報酬仍難以量化,超大規模雲端業者的支出節奏可能在趨緊,而這也是投資人對 NVIDIA 展望態度保守的原因之一。

被 NVIDIA 管理層視為成長機會之一的機器人部門,在整體業務中仍屬小規模,本季營收為 5.86 億美元,年增率達 69%。

「就 NVIDIA 的 AI 時代而言,這可能是財報引發的最小市場反應。」紐約 Direxion 資本市場主管 Jake Behan 告訴《Reuters》,「雖然稱不上『亮眼爆發』,但也不是『未達標』。」

立即報名 9/17 【AI 智慧大工廠】新竹場,解鎖以數位孿生實現生產效益大爆發的關鍵策略

*本文初稿由 AI 生成,經《TechOrange》編撰,資料來源:《CNBC》《Reuters》,首圖來源:Unsplash

加入『 TechOrange 官方 LINE 好友』 掌握最新科技資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和泰車16.5萬輛年銷售目標不變,如何做到逆勢成長? 看美國車零關稅,車市龍頭這麼說

今周刊
02

房市慘澹!有錢人也不買單「200萬俱樂部」掰了…他揭賣不動真相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
03

誰賣的?台積電最後一盤爆5668張賣單下殺15元 終場收1160元重挫30元

經濟日報
04

聯強也來3+1 輝達背板股閃金光 股價漲停鎖死「還了公道」

工商時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LEXUS ELECTRIFIED 全球350萬台榮耀限量主題活動,邀您探索電動化的無限可能

SiCAR愛車酷

國發會啟動「創業大聯盟競賽」 單隊最高可獲1,000萬

中央廣播電臺

台積電衝刺1.4奈米製程 投資上看1.5兆元、穩固龍頭地位

商傳媒

卓揆要金融貸款「水龍頭開大點」 公股銀紛表態

中央廣播電臺

鉅亨買幣速報 - 以太幣(ETH)24小時成交量超過24.35億美元,BETA(BETA)24小時漲幅達64%

anue鉅亨網

台灣諾基亞劉明達:接洽緊急救難、醫院合作

NOWNEWS今日新聞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喊話蔣萬安:希望每一分錢都能花在刀口上

新頭殼

BTCC 贊助紅鷹傳奇高爾夫日,愛華頓主帥莫耶斯出席

Knowing

雄獅:歐洲團訂單能見度達明年6月 看好連假效益

中央通訊社

GoPro 對決 DJI?運動相機 GoPro 傳出將在 2026 年推出 Vlog 專用相機

三嘻行動哇 Yipee!

中央大學攜手英特爾、華碩成立AI PC創新實驗室 合作群聯推動AI教育

anue鉅亨網

劉鏡清繳成績單 國發會:前七月公建達成率45.6% 執行3680億元創18年新高

anue鉅亨網

外匯速報 - 美元/人民幣(USDCNY) 大跌0.3%,報7.1322元

anue鉅亨網

基金經理:如果金銀比回到長期均值 白銀有望突破每盎司50美元

anue鉅亨網

全新Santa Fe Calligraphy 七人座油電休旅非凡品味頂級客製 豪華 SUV 新標竿

SiCAR愛車酷

國發會公布,7月景氣對策信號續呈綠燈,綜合判斷分數持平29分

財訊快報

盤後速報 - 伍豐(8076)次交易(29)日除息1.1元,參考價26.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能率(5392)次交易(29)日除權息0.65元,參考價41.72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信立(4303)次交易(29)日除權息3元,參考價68.42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夆典(3052)次交易(29)日除息0.5元,參考價11.7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凱基金(2883)次交易(29)日除權0.1元,參考價15.4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燿華(2367)次交易(29)日除息0.7元,參考價30.7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毛寶(1732)次交易(29)日除息0.5元,參考價28.7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欣巴巴(9906)下週(9月4日)除息6.5元,預估參考價64.2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LINEPAY(7722)下週(9月4日)除息1.5元,預估參考價613.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騰雲(6870)下週(9月4日)除權0.2元,預估參考價195.1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久昌(6720)下週(9月4日)除權息5.4元,預估參考價110.53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亞翔(6139)下週(9月4日)除息13.89元,預估參考價335.61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泰博(4736)下週(9月4日)除息10元,預估參考價132.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宏致(3605)下週(9月4日)除息0.72元,預估參考價73.18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磐儀(3594)下週(9月4日)除息0.8元,預估參考價43.95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華晶科(3059)下週(9月4日)除息1元,預估參考價49.3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揚秦(2755)下週(9月4日)除權1.97元,預估參考價141.14元

anue鉅亨網

7月景氣燈號連3綠 國發會:景氣續呈穩定

中央通訊社

盤後速報 - 揚博(2493)下週(9月4日)除權息5.08元,預估參考價137.64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中環(2323)下週(9月4日)除息0.3元,預估參考價8.82元

anue鉅亨網

盤後速報 - 昭輝(1339)下週(9月4日)除息3元,預估參考價44.35元

anue鉅亨網

燦坤冷氣、小家電銷售不利拖累上半年獲利 強化銀髮及AI商品佈局

anue鉅亨網

軍工概念股邑錡7月營運轉盈 1-7月每股虧損0.12元

anue鉅亨網

匯聚再生能源技術與淨零解方,共築低碳未來!

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