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談判一路蓋牌!學者籲:應適時公開、借鏡日韓
台美關稅經過四個月的談判,結果卻是N+20%,比起競爭對手日本、韓國差距之大。事實上,南韓政府將民眾上街抗議美牛的照片視為籌碼,成功擋下農產品進口;另外日本經濟再生大臣在得知疊加關稅後,親赴美國談判,最後化解爭議。因此學者就建議,政府應該借鏡他國。
美國對台關稅就像開盲盒一樣,直到看到日本政府抗議,才知道原來我國採取的是疊加稅率不是20%,而是N+20%。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湯紹成:「政府始終是黑(箱)作業,(讓產業界)先有一個心理準備。」
台美4月11日展開首次視訊會議,5/1在華府舉行首輪實體磋商,6/25、7/8第二度、第三度在美磋商,而在宣布前夕,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再次赴美,直到8/3凌晨才返台。台美談判談了四個月,除了數字變化,但我國要付出哪些代價?卻都以「有簽保密協定」為由帶過。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為了談判如何如何,所以你不可能全都露,這老百姓應該能夠理解。但是對於關鍵領域,至少可以透露出一些梗概。」
相比之下,美國要求南韓開放農產品市場與30個月以上的美牛進口,韓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南韓團隊在與美談判時,拿出民眾示威照片當秘密武器,守住底線;還有投資美國1500億美元「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南韓訂製專屬帽子,乍看之下,和川普經常戴在頭上的帽子極為相似,幫助磋商順利達陣。
還有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換得15%的對等關稅,卻意外變成疊加關稅,日本經濟再生大臣立刻赴美磋商,成功化解爭議。學者建議,政府應該要借鏡他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比如說國家內部的產業的聲音、工會的聲音,都可以被視為談判代表在前線作戰時候,你可以使用的籌碼。在這次談判過程當中,我相信並沒有被我們談判代表,在前線做適切的運用。」
我國政府持續以暫時性關稅蓋牌至今,只會讓產業界更加憂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