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對美談判,民進黨打定主意搞黑箱?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對台灣課徵百分之二十「疊加關稅」,再加上對半導體課徵百分之百關稅,台灣經濟恐受重創,國人迫切想要了解台美談判詳細內容。在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主導下,七日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安排相關單位出示談判文件,卻將全程列為機密會議,再度引爆朝野爭議。相較於「太陽花學運」,綠營又是雙標?
四月初,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前夕,民進黨政府頗為樂觀,行政院長卓榮泰更保證「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產業有支持」,要大家「安心睡覺」。不料一覺醒來,川普竟宣布對台灣課徵百分之三十二關稅,遠高於許多國家,不但卓榮泰滿面豆花,國人也大失所望。隨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數度率團赴美談判,在結果出爐之前,民進黨依舊頻頻釋放樂觀訊息。
然而,本月一日美國對台對等關稅稅率揭曉,雖從四月初的百分之三十二降至百分之二十,但高於日本、韓國及多數東南亞國家,而且台灣還是在原先的最惠國待遇(MFN)關稅之上疊加百分之二十關稅,使得出口面臨極大挑戰,尤其工具機、模具、塑橡膠製品、電子材料、資訊硬體、螺絲、紡織等產業受創最為嚴重,產值可能減少數千億元。隨後,川普又宣布,將對輸美半導體課徵百分之百關稅,即使有部份豁免,台灣半導體產業仍可能遭受沉重打擊。
面對這樣嚴峻的局勢,賴清德總統強調,這只是「暫時性關稅」,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整稅率。關鍵是,在後續談判中,我們究竟要付出多大代價?在具體的協議內容中,有沒有其他的附加條件?台灣的農業會不會被犧牲?台灣被要求的投資規模究竟會有多大?半導體產業會不會被迫集體在美設廠?這些問題在在都是國人高度關切,而民進黨政府卻始終模糊其詞。
從這個角度看,立法院當然有必要邀請經貿談判相關單位報告,沈伯洋身為召委,也的確有此權利。但深入探究,這件事卻有不少蹊蹺。
第一,機密會議雖有前例,但多半在事前廣告周知,這次何以要臨時變更議程?何況以往機密會議,慣例都是「機密報告、機密詢答,之後再公開詢答」,為什麼這次卻全程採秘密形式?
第二、與美國談判關稅,並非只有台灣,談判範圍之廣、影響之大、金額之多,也不是台灣最嚴重,為什麼其他國家都能適時公開談判進度與細節,而台灣不能?究竟是所有國家都要簽保密協議?還是只有台灣獨家待遇?是美國的要求?還是我們自己的要求?為什麼?
第三、這次機密會議的目的,只是讓立委閱覽保密協議,而不是報告談判具體內容。換言之,就算開了這次機密會議,立委也依然無法了解台美之間究竟談了什麼?我們讓步多少?代價多大?試問,這樣的會議有何意義?
第四,所謂保密協議通常只是部份條款,豈有全部談判內容都列入保密?倘若如此,立委如何監督?國人又如何判斷是否有喪權辱國之處?
說穿了,沈伯洋臨時變更議程,就是要為民進黨政府護航,主要目的不是要讓立委了解談判真相,而是要讓在野黨為保密協議背書,更可藉此堂而皇之拒絕透露談判細節。可以預見,縱使本週四國民黨召委黃仁排定,邀請相關部會報告台美關稅並備質詢,相關部會仍會以保密為藉口拒絕透露;一旦如此,更是標準的「黑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