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再多的座談 比不上一件具體行動 全教總:國教問題早有解方 只缺政府行動力
教育部今日辦理「教育部長與國民中小學教學現場教師座談會議」,設定四大議題擬與現場教師代表進行意見交流。辦理教師座談固然是好事,然而,選在各國中小最繁忙的開學準備週舉辦座談活動,還排除高中職教師的參與,不禁讓人質疑:教育部是否真的理解或在乎前線學校或現場教師的工作實況?
其次,對於今日四大座談議題,全教總早已有具體論述與主張;但教育部過往只聽不做,相關問題始終原地踏步、無法有效解決。舉例來說,要實現真正的行政減量,關鍵在於政府機關必須改變「便宜行事、號令天下」的官僚心態,教育部更應從源頭把關,主動杜絕將與教學本質無直接關聯的額外工作轉嫁給學校。換言之,行政減量的根本是來自教育部內部的徹底檢討,而不是再透過與現場教師的溝通座談來尋求答案。
再者,這場座談活動議程完全見樹不見林,刻意避談當前教育現場最為致命的核心問題——教學人力嚴重短缺。全教總認為,從教師工作量過大、行政事務繁重,到校園濫訴頻傳,種種困境都源於這個關鍵病灶。它不僅讓教師職業的吸引力迅速流失,更導致教學現場日益惡化。如果政府無法正視並解決這個根本問題,任何座談都將淪為空談,毫無實質意義。因此,全教總強烈呼籲,政府應立即集中資源投入改善教師工作環境,並採取行動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我們的具體主張如下:
制度化調整教師薪資與福利,且職務加給應一致調升
世界各國面對教師短缺問題,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與福利是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人才的關鍵所在。全教總長期主張教師待遇不應是「喊價式」的調整,要考量國民平均所得、經濟發展成長及物價指數、偏鄉及都會區生活水準等因素,建立長效、具制度性保障的教師薪資調整機制。
依照「教師待遇條例」立法設計,職務加給發放對象包含兼任主管職務者、導師及擔任特殊教育者,三者屬性相同。然而,歷次調薪經常遺漏同步調整導師費與特教加給,且將其排除在年終獎金與加班費計支內涵之外。尤其,行政院已決定明年2月調整特教加給,但停滯13年的導師費依舊未見調升,有違教師待遇法制規定。
再究「教師待遇條例」第14條,公立學校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加給應依「各級學校、組織層級及兼任職責程度」訂定,但目前卻是依照班級數或服務年資加以區分,同樣不符教師待遇條例法制精神,並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全教總主張,各級學校教師兼任學校行政職務加給應朝單一化處理。
降低班級人數與調整教學節數,打造精緻教育的雙引擎
要實現落實精緻化教學,降低班級人數與調整教師基本授課節數是缺一不可的雙重策略。前者讓教師能更細膩地關照每個學生,深化教學與輔導的品質;後者則能給予教師足夠的時間備課、批改作業、設計多元教學活動,以及進行專業進修。這有助於提升教學品質,讓學生獲得更精緻的學習內容。
因此,全教總建議教育部調降國中小每班學生人數至每班25人或20人,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應朝向降至每班30人、40人,並將現行國中小教師基本授課節數,從16-20節調降至14-18節。
推動行政人員專職化,盡速補充學務、校安人力
當前現場教師需要耗費精力處理與教學無直接關聯的事務,不僅壓縮了備課與教學時間,更是導致教師過勞、專業不受尊重的關鍵因素。全教總認為,要從根本解決此問題,政府必須推動行政專職化。透過編制專責的行政人員,不僅能提升行政效率,更能有效分擔教師的非教學負擔,使教師能心無旁騖地專注於教學本業,真正落實專業化。
同時,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安全事件,現有學務人力已明顯不足。全教總呼籲政府應務實看待此問題,積極提出學務人力改善計畫,並增設專職專責的校安人力,建立明確的應變流程,以確保校園安全,保護師生權益。
修法杜絕校園濫訴,保障教師專業自主
「校事會議」原意是處理不適任教師,但經全教總的調查顯示,這項機制已完全變調;真正達到解聘標準的案件不多,過多的無理濫訴,讓學校疲於奔命、資源耗盡。更深遠的,「校事會議」迫使教師採取消極保守的管教方式,多數教師坦言因此降低自身對教職的職業認同,甚至不會鼓勵子女從教,恐將加速優秀教師流失,對教育人力永續發展造成深遠負面影響。
全教總呼籲政府必須採取具體行動,將學校教育導回正軌。
第一,應建立防堵濫訴的守門機制,對於明顯屬於主觀情緒或缺乏事實基礎的匿名投訴,明定學校駁回機制,避免啟動無謂的行政調查程序。
第二,與其不斷增加針對教師行為的規範,不如強化校內的輔導與管教資源。政府應增設足夠的學務與輔導人力,讓教師在面對學生行為問題時,有專業的團隊可以協助,而非孤軍奮戰。
第三,借鏡國外經驗,保障教師專業自主。請參考日、韓等國的法案經驗,立法保障教師的教學專業空間,減少來自外部不當的干涉與騷擾,讓教師能安心教學、專心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