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8月PMI跌至47.9% 去年4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美國8月1日公布最新對等關稅稅率,台灣為「暫時性稅率20%」。由於製造業仍觀望關稅談判細節、232條款實施方式及終端市場需求反應,2025年8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6月跌破50%的榮枯線後,8月續跌0.1個百分點至47.9%,為2024年4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至於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續跌0.7個百分點至37.6%,連續第5個月緊縮。
中經院指出,從產業別來看,8月初公布的對等關稅以及美國商務部8月15日將407項鋼鋁「衍生」產品、也就是232條款列入課稅範圍,對不同產業的衝擊呈現差異化。業者預期衝擊程度較高者集中在基礎原物料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其中,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PMI中斷連續10個月擴張,轉為緊縮。未來展望指數更大跌10.4個百分點至33%,連續第5個月緊縮。
中經院也指出,雖然中國大陸與上游減產導致鋼價回升,基礎原物料產業仍未顯現追價行情,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皆已連續4個月緊縮,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更回跌至2022年11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只有26.7%。
中經院表示,8月為中元普渡旺季,但紡織業的新增訂單、生產與未來展望仍持續低迷緊縮,致使未季調的食品暨紡織產業PMI指數仍回跌5.9個百分點至45.4%,為2020年6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
汽車關稅仍未底定,中元普渡前促銷旺季結束後,交通工具產業的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都回跌超過10個百分點,呈現緊縮。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回跌4.8個百分點至31.3%。
所幸的是,電子暨光學產業經理人認為232半導體關稅風險相對有限,主因部分供應鏈已赴美國設廠、台灣有機會取得最惠國待遇以及與其他競爭對手稅率相當,再加上部分高階與客製化產品供應鏈目前拉貨仍暢旺,8月電子暨光學產業的新增訂單、生產與未來展望並未再大幅走跌。業者回報,對未來展望仍呈現保守持平,主因仍觀望美國關稅實施後對通膨與景氣的影響是否衝擊美國終端市場需求,並等待終端品牌商轉嫁與供應鏈調整策略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