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攻勢正猛卻選此時雙普會和談 CNN剖析5大劇本揭烏克蘭命運
美國總統川普8日宣布,他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於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會晤,在結束俄烏衝突的協議中,將涉及部分領土交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這場戰爭可能會以5種情境收場,包括普丁同意無條件停火、普丁拖延談判以取得更多烏克蘭領土籌碼、美歐軍援烏克蘭撐2年、普丁持續推進終結烏克蘭主權、俄羅斯經濟被戰爭拖垮而動搖普丁政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會面,雙方早就有過討論,那為什麼現在可能會成真?川普近日雖然坦言對普丁(Vladimir Putin)很失望,但看來他仍想藉由自己的個人魅力來推動俄烏和平。至於普丁則是想爭取時間,他在今年5月時拒絕歐美和烏克蘭提出的停火方案,不過現在俄軍在烏克蘭前線節節進逼,讓他取得更多籌碼,有利於即將到來的秋季談判。
若川普與普丁真的會面,美方其中一個明顯目標就是舉行川普、普丁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三方峰會,討論如何結束戰爭,而這正是俄羅斯在5月在土耳其拒絕的峰會形式。至於俄羅斯的目的可能是讓普丁把川普重新拉回到莫斯科的敘事軌道中。這場為了終結俄烏戰爭的雙普會多次被提出,也多次延後,也許這次得以成真,但問題是俄烏戰爭將如何結束。CNN列出可能的5種情境。
一、普丁同意無條件停火
這個方案可能性極低,普丁幾乎不可能同意讓俄軍在現有前線位置上停火。畢竟美國、歐洲和烏克蘭早在5月就已經在制裁威脅下提出過這種停火要求,但俄羅斯當時拒絕了,就算川普當時退一步選擇放棄制裁,轉而支持在伊斯坦堡舉行的低層級會談,但仍毫無進展。
克里姆林宮目前正把前線一點一滴的戰果轉化為戰略優勢,眼下正處於攻勢高峰,對他們而言,沒有理由此時停止推進。即便面臨對中國和印度的次級制裁威脅,也無法改變俄羅斯在這個夏天尾聲的軍事盤算。由於俄羅斯處於勝利的一方,至少在十月之前,普丁都會想繼續作戰以獲得更多籌碼。
二、務實妥協與更多談判
雙方可能在談判中會先取得一個共識,也就是之後進行更多談判,以便在冬季來臨時鞏固俄羅斯的戰果,讓前線在10月左右「凍結」。到那時,普丁或許已攻下波克羅夫斯克鎮(Pokrovsk)、康斯坦丁諾夫卡(Kostyantynivka)與庫普揚斯克市(Kupyansk)等烏克蘭東部城鎮,讓他在冬季可以穩住陣地、重整部隊。之後,俄羅斯可以選擇在2026年再度開戰,或者透過外交手段讓這些戰果永久化。
還有關於烏克蘭的選舉因戰爭延後,普丁還可能拋出此議題,藉此質疑澤倫斯基的合法性,甚至試圖讓他下台,換上一位更親俄的領導人。
三、烏克蘭撐過接下來兩年
在這種情境下,美國與歐洲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能幫助其在未來幾個月盡量減少在前線的讓步,並促使普丁因軍事行動再度受挫而尋求談判。波克羅夫斯克可能失守,其他烏東據點也可能遭到威脅,但烏克蘭或許能看到俄軍再度放緩推進速度,而克里姆林宮甚至可能開始感受到制裁與經濟過熱的壓力。
歐洲大國已經擬定先進計畫,準備建立一支「安全保障部隊(reassurance force)」進入烏克蘭。這支由數萬名歐洲北約部隊組成的部隊,可能駐守在基輔與其他主要城市,為烏克蘭重建提供後勤與情報支援,同時形成足夠的嚇阻力量,讓莫斯科決定維持現有前線。對烏克蘭而言,這已是最好的結局。
四、烏克蘭與北約的災難
在與川普舉行一場改善美俄關係的峰會後,普丁可能會敏銳地察覺西方團結出現裂縫,而這場關係回暖卻讓烏克蘭被迫孤軍奮戰。歐洲各國雖竭盡全力支持基輔,但缺乏美國的後盾,仍無法扭轉戰局。
普丁可能會把在烏東取得的小幅戰果,逐步轉化為對烏軍的全面壓制,尤其是在頓巴斯(Donbass)與烏克蘭中部城市第聶伯羅(Dnipro)、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及首都之間那片平坦開闊的地帶。烏軍防禦可能顯得薄弱,而當澤倫斯基要求擴大動員以支撐國防時,軍隊人力危機恐將演變成一場政治災難。
基輔的安全再度岌岌可危。普丁的部隊持續推進,歐洲各國雖認為在烏克蘭境內對抗俄羅斯,比將來在歐盟領土作戰更有利,但歐洲領袖最終仍缺乏政治授權去為烏克蘭的土地開戰。普丁繼續推進,北約無法給出一致回應。這是歐洲的夢魘,也意味著一個主權烏克蘭的終結。
五、普丁重蹈蘇聯在阿富汗的覆轍
俄羅斯可能一錯再錯,每周犧牲成千上萬士兵性命,只換來微不足道的戰果,同時眼看制裁逐漸侵蝕與中國的同盟關係,以及來自印度的收入。
莫斯科的主權財富基金儲備可能逐步消耗,國家收入也會下滑。莫斯科精英階層的不滿情緒可能升高,批評克里姆林宮在這場主動挑起的戰爭中,一再拒絕外交脫身之路,反而選擇死守軍事行動,並陷入與北約之間無法長期支撐的代理人衝突。川普則可能成為跛腳總統,美國在期中選舉後的外交重心重新回到傳統路線,即反對莫斯科和北京為主軸。
在這種情境下,克里姆林宮可能會迎來一個轉折點:它對現實中那些看似瑣碎卻真實存在的麻煩,以及本國人民所承受的經濟困境,若繼續硬撐下去,最終會變成致命毒藥。類似的錯誤政治判斷,就是蘇聯曾主動挑起佔領阿富汗的戰爭,最終卻陷入徒勞的結局。俄烏戰爭其實也曾讓克里姆林宮出現過類似的脆弱時刻,包括普丁的心腹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似乎意外捲入,並短暫領導了一場直逼首都的兵變。
普丁表面上看似強硬,但一旦顯露出脆弱,就可能被揭穿其實已經虛弱到關鍵程度。這種情況,過去曾發生在擴張主義的蘇聯俄羅斯,也發生在普丁身上。這個情境的問題在於,它仍是西方戰略家們最大的希望,因為他們既無法真正讓北約全面介入幫烏克蘭取勝,也不看好基輔能靠軍事手段把莫斯科擊退。
這些選項對烏克蘭來說沒有一個是好結果,其中只有一種情境能真正讓俄羅斯作為軍事力量和對歐洲安全的威脅徹底敗退。而且,若川普與普丁的會面沒有讓烏克蘭在之後成為協議的一部分,這些情境都不可能發生。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