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家長揭露遊戲與3C的真相!數位育兒是幫孩子長智慧,還是「滑」進危機?
當孩子安靜地滑著平板時,你是否曾經懷疑:這是成長的一部分,還是無形中剝奪了能力的發展?
在數位育兒成為日常的今天,遊戲的本質與價值,逐漸被螢幕光取代。面對這樣的育兒難題,信誼基金會針對9,981位2至8歲幼兒家長進行大型調查,深入探討孩子的遊戲行為與發展能力的關聯。
結果發現,玩遊戲不只是童年的娛樂,更是孩子信心、專注、毅力與社交能力的重要起點;而過度使用3C,則正悄悄侵蝕孩子的未來。
四成兒童,每天能陪玩30至60分鐘
調查指出,現代家庭普遍重視遊戲的發展價值,近九成家長認為遊戲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即使生活忙碌,仍有七成家長表示「再忙也想陪孩子玩」,其中約四成每天能陪玩30至60分鐘,三成以上能超過1小時。
儘管陪玩讓超過七成家長感到愉悅,但也有兩成家長坦言會覺得疲憊或無力,顯示陪伴雖美好卻也不輕鬆。因此,許多家長渴望外部資源支持,如親子活動、遊戲空間、教具包與線上課程等。
遊戲培養八大能力,3C無法取代
除次之外,這次調查還發現,孩子透過遊戲展現八大能力:信心、團體合作、主動性、解決問題能力、責任感、毅力、關懷、專注力。這些能力的發展與遊戲時間與頻率密切相關,且隨年齡增長而更為明顯。
對此,信誼董事長張杏如說到,遊戲與學習並不對立,反而是孩子最自然、有效的學習方式。她鼓勵家長「不只是陪玩,而是共享」,真正參與孩子的遊戲歷程,才能引導孩子從玩中長出能力。
陪伴遊戲不可少,社會化從小開始
除了單純的遊戲,遊戲對象的多元性也會影響孩子能力的發展。從調查中也可以發現,與兄弟姊妹或同齡友伴頻繁共玩的孩子,可以表現出更高的信心、合作、責任感與關懷等特質。
然而,卻有高達45%的孩子平日幾乎沒有友伴共玩經驗,這對於逐漸增多的獨生子女家庭來說,是一項值得重視的發展挑戰。專家建議,家長應主動安排團體活動或擬手足的互動機會,創造孩子學習社交的場域。
3C佔據遊戲時間,能力發展拉警報
3C產品使用普及化,確實正在改變著孩子的遊戲結構。調查中,超過六成孩子已使用3C設備,53%已經在玩數位遊戲,假日更是高峰,平均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
每日玩超過30分鐘數位遊戲的孩子,其毅力、責任感與專注力,普遍都低於3C使用較少或未接觸者。此外,父母自身的3C使用習慣也會深深影響孩子,若家長本身是重度使用者,孩子發展受影響的風險更高,不可不防。
4關鍵,打造遊戲友善的家庭環境
因此,信誼基金會強調,遊戲不是浪費時間,而是能力養成的起點。過度仰賴3C不僅擠壓親子共玩時間,更削弱孩子的毅力與同理心。以下四點是打造遊戲友善家庭環境的關鍵!
重質不重量:遊戲的互動品質遠勝於時間長短,父母應鼓勵孩子自由探索,適時引導。
拓展共玩網絡:創造與手足或友伴共玩的機會,彌補獨生子女缺乏互動的困境。
訂立3C規範:避免讓螢幕取代人際互動,控制使用時間與內容。
共親職育兒:育兒不該是媽媽一人的責任,雙親共同參與是孩子最佳後盾。
總之,家長應把握每一次陪伴孩子的機會,讓家庭成為孩子成長中最堅實的堡壘。在育兒路上,陪孩子「好好玩」,就是陪他們迎向更有力量的未來。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睡前一個小時不要使用3C電子產品!成長專家:對於兒童睡眠影響, 比白天更為顯著!
.孩子的「成長衝刺期」你知道嗎?想要小孩為了長高額外進補可以嗎?三大關鍵時間點別錯過了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