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刷43次!新加坡電影協會主席陳繼賢 人生因一部台灣電影改寫
1979年台灣導演徐進良執導的學生電影《拒絕聯考的小子》今(20日)晚在新加坡進行修復版首映,背後推手是新加坡電影協會主席陳繼賢。14歲那年,陳繼賢在戲院首次看見《拒絕聯考的小子》,短短3週內就狂刷43次,從此走進電影世界,成為新加坡電影協會史上最年輕的主席,至今已領導逾40年。2024年,陳繼賢更首次在台北與導演徐進良相見歡,這段跨越國境的電影因緣,不僅見證台灣電影的影響力,也映照華語影圈的深遠連結。
43次進電影院 就為《拒絕聯考的小子》
《拒絕聯考的小子》改編自吳祥輝1975年出版的同名自傳小說,該書因作者以建國中學高材生身分質疑聯考制度並拒入大學窄門而受到社會高度矚目。1979年徐進良將之翻拍成電影,一砲而紅,不只捧紅了彭雪芬,徐進良也被譽為「台灣學生電影宗師」。
同一年,當時14歲的新加坡少年陳繼賢走進離學校附近不遠的金都戲院,人生從此翻轉。
現任新加坡電影協會主席陳繼賢透過越洋線上訪問,和央廣記者回憶那影響他一生的重要時刻。
陳繼賢說,他在中學時就很喜歡到新加坡各地電影院看電影,而且喜歡獨自看電影的感覺。當時偶然看到《拒絕聯考的小子》海報上寫著「全由素人演出」,平均年齡17歲,這些陌生的演員不是他當時熟悉的台灣明星秦祥林、柯俊雄、林青霞、胡因夢,就很好奇,沒想到一看就狂著迷。陳繼賢:『(原音)我當時看了1點30分場,大概3點10分左右散場,我就臨時決定下一場3點半再買一張票,所以呢,我就一口氣看完2次,然後在大概3個星期的檔期之內,我總共在金都跟另外一間叫金華靠近的電影院,總共看了43次!』
這些年來,陳繼賢不只一次試圖分析自己為何會如此愛這部電影,但都覺得很難用言語說清楚,他認為或許是當時片中高中生得面臨的考試壓力,讓同為中學生的他有所共鳴,更重要的是「導演拍得好、演員選得好、演技演得好」!
陳繼賢14歲那年在新加坡戲院看了43次《拒絕聯考的小子》,從此成為徐進良導演的狂粉。(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從觀眾到影迷:銀幕背後的魔力
但也因為在大銀幕上看了《拒絕聯考的小子》43次,讓陳繼賢感受到大銀幕背後的魔力,過程中不只戲院員工贈票給他看片,甚至帶他進入放映室機房,當時可說是他人生中最興奮的一天,而他的一生也因為這部電影而改寫。陳繼賢:『(原音)我不知不覺中,因為我曾經在那個電影院的環境中,所以也感染了我,我開始對環境器材有濃厚的興趣。銀幕是什麼做的?那個放映機是怎麼操作的?誰決定那部電影什麼時候上映?什麼時候下檔?員工值班的那個表格隔天就作廢了嘛,我就向員工要求說不要丟掉,不要丟,給我、給我,我要收集,所以我就對它整個環境、那個生態系統也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我現在回想呢,就是那一部電影,我踏上這個我至今,我今年60歲,我這個終身的電影。然後呢,我大學畢業後,電影業的生涯就是徐進良先生導演的《拒絕聯考的小子》那一部電影開啟的。』
更意想不到的是,因為看了太多次《拒絕聯考的小子》,不僅提升他的華語聽說讀寫能力,對電影的熱愛也讓陳繼賢逐漸從觀賞轉變為行動。
17歲那年,他以影迷之姿加入新加坡電影協會,開始擔任志工,幫忙影展送審、整理會員資料;18歲成為秘書長,19歲時更被全票推舉為新一任主席至今,成為新加坡影壇不可或缺的推手。陳繼賢:『19歲呢。那年我們當年的主席那個時候已經連任22年,前任主席都說了,哎呀,我年紀大了,不可能永遠都依靠我了,你們要找別人,要找接班人,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那一年委員會中,因為我那個時候已經是秘書長嘛,開委員會的時候,其中一位委員他說要不然的話,繼賢嘛,繼賢可以啊,他很熱心,而且快要1年了,當上了秘書長,可以啊。我說我現在年僅19歲,新加坡簽合約的成年年齡是21歲,我現在連合約、支票都不能夠簽啊,你要我當會長(主席)?但是前任主席說我們做主啊,常年大會做主。那一年,1984年10月12號,剛好是我在電影院《看拒絕聯考的小子》大概5年後了,常年大會上是unanimous(一致)的投選,都把我⋯⋯哎唷,天哪,我連任至今,已經有超過40年。』
除了新加坡電影協會主席之外,陳繼賢也曾歷經新加坡新傳媒、嘉華院線董事總經理等重要職務,親手策劃並簽下新加坡最大影廳「嘉華院線」的合約,甚至在那裡舉辦婚禮。對他而言,「電影」早已與人生緊緊相連。
40年後的相見--狂粉與偶像的擁抱
然而,最戲劇性的篇章發生在他踏入影壇數十年後。多年來,陳繼賢不斷試圖尋找導演徐進良的消息,卻始終失敗,直到2014年,一個來自台北駐新加坡代表處的包裹送來一張DVD拷貝,還有徐進良親筆簽名的信。當下,他激動到要同事們別打擾他,只為獨自重溫這份青春記憶。
10年後,也就是2024年,陳繼賢接受文策院邀請,來台參加創意內容大會,他又試著想聯繫徐進良,最後終於從台北駐新加坡代表處人員的手中拿到徐進良的LINE帳號。談起和徐進良進行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首次接觸」,他依舊語帶哽咽。陳繼賢:『(原音)我人生第一次下載LINE就是因為徐進良,我就試試 ,我就下載了,輸入了徐先生的那個Line ID,我在人生中第一次用Line就是跟他聯絡。我深呼吸,我坐在這裡,我這個辦公桌這裡,然後我就撥了,我就按call,響6次、7次了,他就「喂」,很有精神。我說「是徐進良先生嗎?我是徐導演,您記不記得您新加坡的那位狂粉,我是陳繼賢。」「陳先生?當然記得!」我手在顫抖,我相信他聽得出我是邊講邊哭,不是滴眼淚,是哭,痛哭,我很激動。』
2024年11月底,陳繼賢飛到台北,終於親眼見到自己追尋了43年的偶像。兩人緊緊相擁,那一刻,對陳繼賢而言,青春的熱愛與成年後的堅持終於完滿。
有趣的是,在那一趟台北行,陳繼賢與徐進良總共見了4次面,徐進良還為他開記者會,向台灣媒體介紹這位新加坡狂粉;另外,一行人也一起在國家電影及視聽中心的電腦上看了正在修復的《拒絕聯考的小子》檔案影片,當時他連許多對白都記得清清楚楚,還跟著說了出來,讓影視聽中心的人都嚇了一大跳,證明他真的是「狂粉」無誤。
陳繼賢(右)一直到2024年11月才在台北與偶像徐進良導演(左)碰到面,心情相當激動。(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在自己的戲院 看回人生的起點
因為得知國家影視聽中心正在修復《拒絕聯考的小子》,陳繼賢就決定在修復好後,安排讓這部片子到新加坡進行修復版首映,而且放映場地正是他任職嘉華院線董事總經理時親自規劃、簽約的影城,也是他舉行婚禮的嘉華院線怡豐城。
陳繼賢興奮的說,徐進良對他的意義太大了,所以選擇用昔日舉辦婚禮的場地為他主持首映。這一次,他和徐進良並肩坐在銀幕前,看著那部陪伴自己成長的電影。
他說,為了確保放映順利,他在首映前又獨自在戲院大銀幕上看了第44次的《拒絕聯考的小子》,因此,20日首映會將是他的第45次,然而,這卻比任何一次都更深刻,就像看回自己人生的起點。
《拒絕聯考的小子》修復首映8月20日在新加坡首映,陳繼賢(左起)、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81歲的徐進良一同出席首映會及映後座談。(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拒絕聯考的小子》不只改變了陳繼賢的人生,更讓他找到終身志業。陳繼賢說,對他而言,這部沒有特效、全靠真實場景與青春演員撐起的電影證明了「好故事、好表演才是電影的核心」。
如今已屆60歲的他,仍期待更多台星影視合作。他強調,台灣與新加坡之間「沒有文化隔閡,又有共通語言,觀眾口味相近,且台灣電影在新加坡電影節一直是重點。」
回憶這段不可思議的跨國電影因緣,陳繼賢對於許多時間、細節、場景都記得清清楚楚,激動情緒不曾停止,閃亮的眼神就彷彿仍是那個14歲第一次走進戲院的少年,令人動容。(編輯:宋皖媛)
陳繼賢接受央廣記者線上視訊專訪時,回憶起《拒絕聯考的小子》如何影響他的一生,依舊熱情激動不已。(江昭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