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試管嬰兒為何會失敗? 醫揭常見4原因:胚胎正常不代表一定成功

每日健康

發布於 01月20日06:11

潮健康/林昱彣

現代人晚婚晚育逐漸成為常態,不少夫妻嘗試試管嬰兒無果,對於身心靈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黃建榮婦產科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黃珽琦副院長表示,試管嬰兒的失敗並不代表「從此與懷孕無緣」,透過藥物與術前檢測的相互配合,以及二段式試管嬰兒與胚胎切片加持,仍有機會幫助胚胎著床成功,完成求子夢想。

即使胚胎正常也不代表一定成功? 試管嬰兒失敗的常見4大原因

導致試管嬰兒失敗的原因有哪些?黃珽琦副院長表示,胚胎品質的好壞是決定試管嬰兒是否成功的第一步;例如品質較差的胚胎可能難以順利著床在子宮內膜,即使成功懷孕了也容易流產。胚胎品質的低落則與染色體異常有高度正相關、與卵子或精子品質不佳,或試管嬰兒實驗室環境不良也有關。

需注意的是,年齡較大或超過適孕年齡的女性,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將大幅升高,染色體異常的胚胎通常無法正常發育,即使植入也著床仍有極高流產機率。試管嬰兒的失敗並不只是女性的問題,也可能要考慮男性因素,臨床上因精子異常而療程失敗的案例並不少見;即使成功受精,也容易導致胚胎發育不良。

雖然生殖醫學技術不斷進展,可提高胚胎品質,但若子宮內膜有異常仍可能導致植入困難以及胚胎著床失敗。黃珽琦副院長指出,包括子宮結構異常、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過薄或子宮感染等狀況,皆不利於胚胎的植入。其他導致試管嬰兒失敗的原因,則有生活方式不良、免疫系統問題、著床窗期、生殖道菌叢異常等等。

試管嬰兒失敗後要繼續做嗎?對症下藥不要氣餒才是關鍵

試管嬰兒療程失敗後,是否該繼續投入療程?黃珽琦副院長強調,以年齡35歲備孕媽咪來說,平均試管成功率大約是60%,代表著不是每個人都是一次成功,所以千萬不要氣餒,失敗後好好和醫師討論找出原因,繼續努力對症下藥才是下一次成功的要件!

如果失敗原因主要是懷疑有染色體異常,建議優先接受「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 俗稱胚胎切片),篩選出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並將其植入於母體內;帶有單一基因遺傳疾病家族史之夫妻(如血友病、地中海型貧血等),則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胚胎著床前單基因診斷」(PGT-M),減少母親終止懷孕的機率。

對於試管嬰兒反覆失敗的患者(失敗兩次以上),需進行更詳細的檢查確認療程失敗的根本原因,額外的檢查例如免疫測試、子宮內感染篩查、子宮腔評估、陰道菌叢分析、夫妻本身染色體分析等,以決定日後的治療方案為何。例如以男性不孕而言,單一精蟲顯微注射(ICSI)適用於嚴重男性不孕,或精蟲數量極少、活動量不足之患者。

至於有優良胚胎但子宮內膜異常之患者,如果子宮內膜太薄(< 7 mm),可藉由施打自體血小板濃縮液(PRP),幫助修復子宮內膜損傷、增加內膜活性及厚度。另外,反覆胚胎著床失敗者也可考慮接受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ERA),找出最佳著床期並改善植入環境。

她PGT-A做3次仍「無胚胎可用」 二段式試管嬰兒助攻好孕氣

不過,診間卻也曾發生女性患者接受PGT-A療程,皆出現「無胚胎可用」窘境的案例。黃珽琦副院長說明,該患者本身從事醫護工作,先前於外院取2次卵、解凍植入5次皆未成功;至黃建榮婦產科接受PGT-A療程後獲得兩顆正常胚胎。植入第一顆染色體正常胚胎依然失敗,接著完成上圖所有檢查,發現陰道菌叢不正常,經過抗生素治療及益生菌調整後,植入第二顆胚胎就成功懷孕!

試管失敗後如何調養身體? 醫建議準媽媽補充「這些營養」

綜合所述,黃珽琦副院長建議,甫完成試管嬰兒療程卻失敗的準媽媽,也應隨時注意自身的身心狀態。生活上也建議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與充足睡眠,並避免過度壓力,以及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如有需要,亦可在醫師監督下適度補充維生素 D3、輔酶Q10、DHEA和肌醇等以提高卵子品質。

最後,黃珽琦副院長呼籲準媽媽們,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任何懷孕的機會,試管嬰兒失敗不代表需要放棄求子夢,建議尋求生殖醫學醫師協助,徹底檢查並得知根本原因後,投入適合自己的治療,有望提升試管嬰兒的成功機率。

延伸閱讀:

可繼續懷孕率破6成!不孕症治療新選擇「半自然週期」植入降低孕媽咪懷孕風險

助攻多囊性卵巢患者好孕夢! 醫:「二段式試管嬰兒」加持,有望提升胎兒活產率

延伸閱讀
誤吞魚刺後果慘!腹痛、闌尾炎、腸道穿孔 醫揭示「這行為」恐釀禍
最愛火鍋、燒烤?醫揭「胃癌風險因子」:這些飲食習慣小心胃部變癌區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