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胸悶、胸痛是感冒?新冠?心臟病?哪些情況該就醫?醫分3大情境說明!

今健康

發布於 2024年11月04日19:35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日常並不罕見,胸腔內的器官等出現問題都可能以這些症狀呈現,例如民眾通常會認為只是一般的感冒、流感、或較輕的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問題,但就怕是心臟等相對嚴重的問題而延誤就醫。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黃晨祐建議,民眾一般情況下難以判斷是什麼情況,可依症狀來看是不是該就醫。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醫指常見4大可能原因。

胸悶、胸痛、難呼吸?常見4大問題:
黃晨祐醫師指出,一般民眾單純要以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判斷是什麼問題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相關原因非常多,例如可包含心肌梗塞、心衰竭、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系統問題,或是感冒、流感、新冠等呼吸系統問題,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胃痛等消化系統問題,因姿勢不良形成肋膜炎、筋膜炎、肌肉疼痛也有可能。

很多時候症狀很像,很難分:
雖然各問題疼痛的呈現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但其實也未必就容易判別。舉凡像是感覺疼痛在左側、深層、悶痛、持續較久、而且出現延伸至左肩、左下顎等處,這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而同樣是心臟、心血管等問題,也可能以位置較模糊的持續性悶痛呈現。位置較模糊的持續性悶痛也可能是消化系統問題。而這些也因個人主觀、主述不同而有所落差,像是診間就常見心血管疾病的年長患者起初認為自己沒事。

症狀難分,就怕誤判情勢: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較讓人擔心的是民眾誤判情勢,若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恐有生命安全疑慮,因此多鼓勵除了認識急性重大疾病的症狀之外,建議以當前症狀判斷「是不是該就醫」為佳。

#黃晨祐 #國泰醫院 #胸悶 #胸痛 #呼吸困難 #感冒 #流感 #新冠肺炎 #心肌梗塞 #心臟病

胸悶/痛哪些情況該就醫?
醫分3大情境說明!

即刻就醫:
黃晨祐醫師表示,若是胸悶、胸痛、難呼吸時難以承受、感覺快要不行,或是感覺噁心想吐、發現下肢水腫、甚至是冒冷汗、意識模糊、昏倒,這些情況通常是大問題,建議即刻至大醫院心血管、心臟內科等相關科別就醫或是急診,別認為自己小題大作,謹慎為佳。尤其是出現了冒冷汗,冒冷汗大多是生命危急徵兆,不可大意。

盡早檢查:
若是感覺到影響生活,或是自覺是心肌梗塞、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抽菸酗酒、三高、糖尿病、腎臟病、家族史等,出現胸悶痛、難呼吸就要特別留意,建議盡早就醫至心血管、心臟內科等相關科別檢查。

醫師表示,上述這些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即便是最近感冒,也不好說胸悶/痛就是感冒引起,也有可能是確實有感冒,但胸悶痛是因心血管疾病所引起。而且心肺彼此也可能會互相影響,診間就曾見胸悶至胸腔內科檢查發現肺水腫,另也發現心臟擴大,原來是心衰竭引起。也有肺炎合併心衰竭的案例。

#黃晨祐 #國泰醫院 #胸悶 #胸痛 #呼吸困難 #感冒 #流感 #新冠肺炎 #心肌梗塞 #心臟病

可再觀察(檢查為佳):
若是剛好最近確實感冒有痰、咳嗽;或是有自覺最近飲食型態確實不佳;或者回想確實常常姿勢不良等等,而且沒有前述建議盡早就醫、立即就醫的情況,是可以再自行觀察,不過也還是建議能早點看醫生確認情況比較好,若是一般感冒先到診所看個醫生也好的較快。可至胸腔內科、或是耳鼻喉科、肝膽腸胃科等對應科別檢查。

#黃晨祐 #國泰醫院 #胸悶 #胸痛 #呼吸困難 #感冒 #流感 #新冠肺炎 #心肌梗塞 #心臟病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胸痛主要原因。醫指常見6情況,3警訊即刻就醫!

.舌下片、舌下錠要注意什麼?醫詳解:先確認自己能用,別拿別人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